2019-10-24

香港硬幣和公院病床



近來潮流興用硬幣搭巴士,我把家裡和辦事處的硬幣拿出來用,偶然發現了一件事情。香港硬幣和公院病床有何關係?

本港的硬幣

香港的硬幣由政府發行,面額為1角、2角、5角、1元、2元、5元和10元。
1993年推出洋紫荊設計硬幣,取代原來的英女皇頭像設計系列(但英女皇頭像硬幣仍然是本港的法定貨幣)。
1993年1月首先面世的洋紫荊設計5元和2元硬幣;
1993年10月推出的1元、5角和2角,以及
1994年5月推出的新1角硬幣;
1994年11月推出洋紫荊設計10元硬幣 [註一 香港金融管理局]。

消失的十多年

有一晚,我把硬幣以面額分類,然後又用年份分類,本來想把英女皇頭像硬幣收藏,和找出女兒出生的年份硬幣,當作禮物送給她們。怎料,我發現不是每一年都有鑄造硬幣,在1999年至2011年間沒有鑄造新硬幣! 這個發現,我去信香港金融管理局查詢,並確認了。


同一時間消失的病床

[圖一]


在2019年1月,我找了20年香港統計年刊 [註二 香港統計年刊],發現醫管局醫院的病床數目,在2003年沙士後減少了,醫生人手卻增加了56.5% [圖一],説明病房爆滿是由於減少病床,和十年前沒有規劃興建新醫院大樓。事實是,自從1999 年將軍澳醫院投入服務後,2000 至2012 年期間沒有新醫院建成。14 年後,北大嶼山醫院和天水圍醫院分別於2013 及2017 年相繼投入服務 [圖二]。

2000 至2012 年期間沒有新醫院建成。人口增加,病床減少,沒有規劃發展新醫院和新大樓,病房不爆滿才怪。



同一時間消失的居屋

香港政府在2002年11月為了穩定樓價,由當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孫明揚推出俗稱為「孫九招」的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結束居屋計劃,停售停建居屋 [註三]。

2003年起,居屋消失、公屋單位供不應求,造成多項住屋、經濟問題,如公屋輪候時間大幅延長、私樓樓價及租金急升、劏房的出現等等。
2011年,時任特首曾蔭權發表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稱考慮到樓價不斷上升,普羅大眾特別是入息超出公屋上限,又未足以購買私樓的市民有「上車」之難,因此正式宣佈復建居屋。
2014年12月,時隔11年,香港政府以市價七成發售首批新居屋... [註四]

2003年至2014年停售停建居屋。

同一時間的香港

香港在1997年回歸前,完成了很多基建和規劃。
回歸後,1997年10月的亞洲金融風暴令股市樓市雙雙急跌,2000年科網股爆破,2003年SARS爆發。

總結

香港在1997年回歸後,在1999年至2011年期間,分別暫停鑄造新硬幣、停建新醫院、停售停建居屋 (還有其他...)。後遺症在十年後的今天才慢慢浮現。


沛然其他文章

有關病床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