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今晚我就去踢5人足球

 

是咁的,11人足球場數目不足,昨天有人說:改踢5人足球。
今晚,我就去踢5人足球,係咪好聽話呢。

2021-10-27

肺炎系列 (658) 羅致光指外傭確診比率仍偏高,需小心有序處理相關安排。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目前抵港外傭確診新冠肺炎的比率仍然偏高,要小心有序處理外傭抵港安排。

羅致光說,10月至今的抵港外傭確診比率為2.1%,雖然較早前減少,但相對其他已接種疫苗的抵港人士0.59%的確診率,仍然較高。若當局大幅增加外傭檢疫房間數目,有機會觸發熔斷機制,屆時僱主為外傭預先租訂的酒店、機票及交通安排會作廢,僱主會蒙受更大損失。

豁免就是漏洞所在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大部分從海外或內地入境本港的「豁免群組」免檢疫安排將會取消,只會剩下一些非常緊急和必要,與本港日常運作有關的人員,例如跨境貨車司機,才可以豁免檢疫往來兩地,希望令中央對香港的防疫措施更有信心 [註一]。

第2天,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回覆議員書面質詢時表示,正檢討入境香港豁免檢疫群組的安排,目標是只剩下一些非常緊急、有必要性和跟香港日常運作有關的人士,稍後會公佈詳情 [註二]。


一年前,2020年

2020年7月,對於有評論指豁免強制檢疫安排帶來檢疫漏洞,並指安排下的豁免人士是新一波疫情源頭,政府發言人在7月19日強調這屬於誤解 [註三]。

2021-10-25

大角咀的特色小店

大角咀的舊樓下,橫街窄巷裡,有一間特色小店,餐廳裡有很多貓的畫和擺設。


台式豬扒飯 ($63),豬扒好大塊,手板那麼大,味道可以;醬汁很多,太多,不太鹹。

2021-10-24

肺炎系列 (657) 許樹昌:倘「通關碼」沒追蹤功能,內地未必接受。

特區政府早前與內地專家舉行對接會議,討論通關。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就本港「內防擴散」措施,內地關注出院條件與內地不一致,若「通關碼」沒有追蹤功能,內地未必接受。

他相信,希望通關人士可能基於經濟、就業及家庭因素,不介意「通關碼」有追蹤功能,強調現時正面對病毒大流行,並非說去旅行時被追蹤;而按照內地原則,若與香港通關,不能為內地帶來額外風險。

跟教授襯色


今日專登跟教授襯色,點解徒弟個樣,老過殘過師父?

這幾年,我的頭髮白了,而他卻愈來愈後生靚仔,那不是反老還童嗎?師父,為何沒有傳授這套內功心法給我呢? 


2021-10-23

平價智能手機

我留意到有平價智能手機,$600以下也有很多選擇。

(一) 平價智能手機 

三星 Samsung

華碩 ASUS

2021-10-21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三讀發言


我今日提出修正案,刪去建議第14F(4)條,係避免醫療官僚對特別註冊委員會作出政治干預, 削弱專業自主,影響醫療水平,絕對唔係保護主義。我重申,同業一直恪守《日內瓦宣言》: 「憑良心和尊嚴行醫;把病人的健康視作首要考慮。」 醫生嘅職責係保護病人嘅利益,希望大家唔好再抺黑醫學界!

政府係今屆立法會,前後三次提出修訂《醫生註冊條例》,而係今日嘅議會,再無反對派議員,政府要通過任何條例草案,簡直係易如反掌。最後,讓歷史記下我嘅一票,根據就此條例草案進行的意見調查結果,投下反對嘅一票!

陳沛然

希望政府係制訂執行措施前,會認真考慮同跟進的意見...


近年,每當政策出現不對位,政府只識不斷搬龍門,迴避問題,最終令社會付出沉重嘅代價!治國如治病,醫生要衡量治療嘅副作用,從政者亦要考慮政策潛在嘅風險。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為紀念香港醫學發展130年,係佢本「大醫精誠」嘅著作內,引述咗德國19世紀病理大醫菲爾紹一句名言 “Medicine is a social science, and politics is nothing else but medicine on a large scale.” 「醫學係一門社會科學,政治則無非係更大規模嘅行醫。」治病同治國同樣依賴一支專業團隊,醫生必須以病人利益為首要考慮,給予關懷,用心治理。而為官者亦應謹守 “Do no harm” 嘅信條,即係「先勿傷害」,並必須心懷謙卑,權衡利弊,才作出符合公眾利益嘅抉擇。

我雖然知道政府今日嘅修正案係一定獲得通過,但希望政府係制訂執行措施前,會認真考慮同跟進以下嘅意見:

在有限度註冊之外,再加入特別註冊制度


政府今次修例為有限度註冊醫生提供銜接安排,加入特別註冊制度,其實我喺2017年3月22日一個關於修訂《醫生註冊條例》會議上,已經講過有限度註冊醫生嘅問題,時任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答覆指,截至2016年底,共有29名有限度註冊醫生於香港大學工作, 52名於中文大學工作,當中來自格魯吉亞、斯里蘭卡、巴林、阿曼和尼泊爾等地。佢地因未考獲本港嘅執業試,故只能以有限度註冊係香從事醫學院嘅教學、研究工作或執行醫院工作。而醫管局醫生短缺人數達300名,實情係由2011 至2017年6月底,當局共拒絕343個非本地培訓醫生嘅求職申請,當中係咪已經說明申請人專業水平不達標,未能符合駐院醫生嘅條件?

醫委會改革前世今生

我想講下醫委會嘅前世今生。英治時代醫委會官方色彩濃厚,當然主席係醫務衞生署署長,成員全部由港督委任。直到1988年主席先至改由委員互選產生。回歸前立法會喺1995年再審議《1995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為迎接新時代而較大幅度改革醫委會。包括取消英國醫學會香港分會同埋英軍等4個代表,將業外委員增加到4個。最終通過嘅方案係14個委員由業界選舉產生,另外14個委員,包括4個業外委員,都由政府委任。因為醫生選任委員掌握半數否決權,醫委會先至可以唔受其他政治經濟因素影響,維持醫生專業自主。

2016年2月,政府再提出《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建議
(1)增加醫委會嘅業外人士,由4個增加到8個;
(2)改善醫委會嘅投訴調查和紀律研訊機制;
(3)便利非本地培訓醫生到港執業。

醫學界唔反對改善醫委會的投訴調查同紀律研訊機制,亦不反對增加業外委員,但強烈反對改變醫委會成員嘅比例,即係由醫生選任同委任嘅委員各佔一半,變成醫生選任少於一半。一旦醫生選任委員少於一半,失去否決權,醫生的專業自主就會受到衝擊。

香港和星加坡的人手比例


政府話醫生唔夠,所以要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政府經常提出嘅理由,就係本地人均醫生比例比唔上外國。好似今年2月政府就講過,本地人均醫生比例係2.0,即係1000人有兩個醫生,而鄰近嘅新加坡同日本係2.5,美國係2.6,英國係3.0,澳洲係3.8。

外國人均醫生比例較高,我以前都喺呢個會議廳講過,係因為外國好多地方幅員比較大,好多人口稀疏的鄉郊同偏遠地區,仍然需要一定數量的醫生。香港因為人口好集中,喺鬧市亦有好多診所供選擇,有啲仲喺集中喺一座大廈裡面,所以睇醫生好方便。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二讀發言



今年2月,正當醫護人員仍在盡力對抗持久嘅疫情戰,政府突然強推《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呢個政治決定不惜破壞香港人一直堅持公平嘅考試制度和程序公義,更嚴重打擊專業自主!雖然醫學界就今次嘅條例草案指出多項問題,要求暫緩恢讀二讀,希望有多D時間同政府磋商,謀求共識。但政治現實話比我地知,係今日嘅議事廳內,單憑我一己之力,就好似螳臂擋車,係無法改變政府嘅立場同其他議員嘅投票決定。

雖然係咁,我仍要提出一項至為關鍵嘅修正案 ─ 刪去建議第14F(4)條,即賦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一項新增權力:「如認為基於公眾利益而有此需要,可就特別註冊委員會執行其在本條例之下嘅職能,向該委員會發出指令」,令特別註冊委員會擁有十足嘅把關權,喺不受政治干預下,負責制定獲承認醫學資格名單(即政府宣稱會制訂全球100間醫學院嘅名單),同每3年檢討名單1次,避免官僚凌駕特別註冊委員會,隨時插手醫生專業資格嘅審議程序,甚至推翻任何決定,令委員會淪為橡皮圖章。

陳肇始局長係5月18日記者會上公布條例草案時講過,會係現行《醫生註冊條例》下開闢新途徑 ─「特別註冊」,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呢個做法其實已等於置專業自主於不顧,但當中尚有四重關卡要過,包括引入嘅海外醫生必須係香港人。期間,醫學界多個組織同兩所大學醫科生先後發表過意見,而我喺今年6月就條例草案進行一項意見調查,訪問全港醫生、牙醫、醫科生及牙科學生,收回2102份有效問卷中,有八成(79.1%)受訪者反對立法會通過條例草案,係427名受訪嘅醫科生中,更超過九成半人(96%)反對。對於食衞局局長如認為基於公眾利益而有此需要,可就特別註冊委員會執行的職能,向委員會發出指令,則有七成半人反對(74.4%)。

但局長一直無視我地嘅意見,反而係8月31日嘅記者會上,提出三項新嘅修訂,將原先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嘅關卡幾乎完全一筆勾銷,政府事前並無諮詢過醫學界,同業對於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感到極度失望同遺憾! 之後局長喺法案委員會上,將「公眾利益」作為推倒重來嘅藉口,但又講唔出所指嘅「公眾利益」係代表邊一方,只求攞足票通過修例,不惜放棄專業水平同病人福祉嘅重要考慮。

其實外來醫生要考試合格先可以執業,並唔係香港獨有,我地熟悉嘅英國、加拿大同美國都要考。你話執業資格試難考,我係呢到用最近幾幾年嘅數字同大家分析下。考試分三部分,英文、專業知識同埋臨床,睇返2017到2019年6次考試嘅資料,專業知識試,嚟自英美加澳呢啲西方國家嘅考生,共190人次參加考試,有約五成三合格,嚟自中國內地有成443人次,但只有一成七人合格,仲有一啲我歸納為「一帶一路」國家則只有一成半合格 。由於當中有成60%嘅考生係嚟自內地,合格率自然被拉低。至於臨床試,西方國家參與人次係162,合格率係51.9% ,中國內地人次係178,合格率有33.7%,而「一帶一路」國家係50%。至於英文試西方國家合格率係100%,中國內地同台灣就52至100%。資格試唔係一次定生死,最多可以考5次。事實上,香港醫生去考英國嘅專業資格試,考兩三次先過到一關好平常。我地亦冇抱怨人地試卷有問題、考試太難,唔會批評人地保護主義,反而更加努力溫習,務求下次過關。

而睇返2017至2020年嘅數據,2017年有36個非本地培訓醫生透過考試成功註冊,佔當年新增正式註冊醫生9.5%,2018、2019年及2020年分別有52人、46人同38人透過考試成功註冊,喺嗰四年新增正式註冊醫生所佔比率分別係11%、9.7%同8.1%。睇到嗰幾年透過資格試註冊嘅非本地培訓醫生係有上升趨勢。

最近,有兩位外國回流嘅醫生接受明報訪問,佢地以自己嘅經驗解釋執業資格試嘅重要性。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榮譽司庫張醫生由2002至2013年,係澳洲讀醫同行醫,2016年因為考香港執業資格試回流。張醫生話澳洲人較常出現遺傳病「囊性纖維化」,當地醫科生入學首年已認識呢個病症,但香港常見嘅肝癌同鼻咽癌唔係佢地嘅教學重點,澳洲要求醫科生認識常見兒科遺傳病如唐氏綜合症,但香港進一步要求認識非常見嘅遺傳病如貓啼症。

另一位譚醫生係2017年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科畢業,佢係當地行醫一年多後就返香港考執業試。譚醫生指出外國醫生未必遇上好多亞洲人嘅常見病,但考臨牀試時係要求用香港病人黎考核,所以能夠通過考核嘅醫生必然認識香港疾病,可以比到市民「真材實料」嘅信心。譚醫生亦提到,海外醫生係香港執業,語言溝通上或會出現困難,嚴重者可出現治療問題。

事實上,醫學界對政府今次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並唔係好似某位議員所講,怕被搶飯碗。大部份醫生反對條例草案,主要係憂慮本港醫療水平點樣可以維持下去? 政府點樣去制訂一套公平、公正及透明度高嘅評核同審批機制、本地年青醫生同醫科生有無足夠實習同培訓機會,佢地嘅就業前景係點?點解決專科培訓名額不足問題?只可惜,政府單憑長官意志,唯我獨尊嘅精神下,倉卒推進修例。政府面對醫療體系問題,不但無追本溯源,對症下藥,反而一手摧毀行之有效嘅考試制度,罔顧病人福祉。足見羅馬非一天建成,卻可毀於一旦!

陳沛然

2021-10-20

Edgar Dale and the Cone of Experience

 


How can teachers use audiovisual materials to promote learning that persists? How can audiovisual materials enable students to enjoy learning through vicarious experience? These were two of the many importa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questions addressed by an extraordinar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ioneer, Edgar Dale. 

Although he is perhaps best remembered today for his often misinterpreted “Cone of Experience,” Dale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many areas as evidenced by just a few of the titles of the many books he wrote during his long lifespan (1900-1988), including: How to Appreciate Motion Pictures (1933), Teaching with Motion Pictures (1937), How to Read a Newspaper (1941), Audio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 (1946, 1954, 1969), Techniques of Teaching Vocabulary (1971), Building a Learning Environment (1972), The Living Word Vocabulary: The Words We Know (1976), and The Educator’s Quotebook (1984).

政府向香港人發出了多少張599F、599G、599I章定額罰款通知書?

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沛然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的書面答覆︰
就《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第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禁止羣組聚集)規例》(第599G章),以及《預防及控制疾病(佩戴口罩)規例》(第599I章)的執行情況。

2021-10-18

肺炎系列 (656) 新加坡明起增8國旅客,已接種疫苗入境後可不需隔離。

新加坡擴大開放邊境,明天起已完成疫苗接種的8個國家旅客,起程時及抵埗後的檢測呈陰性,入境新加坡後不需隔離。

這8個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丹麥、法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及美國。預料南韓11月中會加入名單內。

新加坡由9月起,已經與德國及汶萊試行這項疫苗接種者入境計劃。


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 Overview. Immigration & Checkpoints Authority. 2021-10-18

2021-10-17

大嶼山的薯條山

大嶼山長沙這個山旮旯地方,以為要食三文治,原來也有好餐廳,這間西式餐館名叫Bathers。


他們的餐牌是英文,店員都是外國人,講英文。

內地智慧醫院的經驗

中國內地在2018年,開始推行互聯網醫院,包括互聯網醫院Apps、遙距會診、網上會診,三年來的經驗如何?睇片看內地智慧醫院的經驗


肺炎系列 (655)「安心出行」資料上傳問題

2020年11月,薛永恒:「安心出行」資料不會自動上傳至其他系統




「安心出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 在有需要時,在有關條例及/或其附屬法例下,為了計劃及所有相關的用途,資科辦可能會把你提供的資料提供予其他獲授權部門/組織/人士,包括衞生署、醫院管理局及負責流行病學調查和接觸追蹤工作的執法人員。

Basic Geometry

 

What is Geometry?
What is Polygon?
  • What is Triangle?
  • What is Quadrilateral?
What is Polyhedra?
What is Euler's formula?

2021-10-16

由新界東行路出九龍

 

最近有人花了15 小時由粉嶺行返柴灣 [挑戰 15 小時由粉嶺行返柴灣行足 57 公里,MM Mill Milk YouTube 2021-10-14]。他們兜了個大彎,經大圍,行大埔道爬上金山。計算由沙田大水坑城門河入口,至九龍城碼頭,個大彎已經17.7公里。


2017年,有個網民,由上水行路去柴灣,也是經大埔道上金山,去尖沙咀碼頭,路程更遠。

2021-10-15

行山訓練班 - 小學高年級 - 港島徑

我喜歡帶女兒行山,女兒小時候,由只能行半小時,慢慢地被我訓練,由 1小時,1小時15分鐘... 慢慢加長。另外,初時設計路線,為了遷就小朋友要原路往返。行山訓練班 - 幼兒班:幼兒行山訓練班 - 大帽山 2020-11-07

然後,帶女兒行馬騮山 2020-10-29,訓練七歲以下的行山路線。經過幾年的努力,可以行兩個多小時的路,帶女兒衝出馬騮山,終於可以不用兜圈子啦。

再者,當可以行兩個多小時的路,就可以再升班:行山訓練班 - 小學高年級。我選擇了分段行港島徑,共分為八段,全長50公里,路線由香港島西向東行,山頂出發,至東部近石澳的大浪灣。因為港島徑每一段 大概個半小時,對小朋友來說便要花三個小時才能完成, 故此,之前慢慢訓練,才敢升班。


港島徑,有清晰的標誌,也有標距柱,每500米一個,由山頂的H001至石澳的H100,500米 x 100 = 50公里。

2021-10-13

在八號風球,我寫了個新網站

在八號風球,點了六首歌,聽歌期間,我寫了個新網站,而今天我也是2nd call...

我是足球員,興趣做醫生,閒時寫網頁。

陳沛然字

打風時學習颱風冷知識

颱風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

[片段來源:Science ABC]

熱帶氣旋在香港以東或以西登陸,對本地天氣的影響截然不同。

熱帶氣旋之旅,香港天文台


陳沛然字

在大嶼山長沙,除了西餐外,還有印度咖哩飯食。

大嶼山長沙這個山旮旯地方,以為要食三文治,原來也有好餐廳,主要都是西式餐館。
這間餐廳叫 Long Island,選這裡因為除了西餐外,還有飯食。


頭盤,凱撒沙律 ($108),炸洋蔥圈 ($58)。凱撒沙律$100以上,有點貴,但是份量十足。炸洋蔥圈好好味,香、脆、抵。

大角咀包場食日式小店

有一晚,行過大角咀,行去橫街,找到日式小店 - 築匠。


9時後,碰巧可以包場。小店大概10張枱,30幾個位。

肺炎系列 (654) 陳肇始稱如推健康碼知道使用者到過地方,將令大家放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政府曾向澳門了解「健康碼」的使用經驗,相信日後本港如果推出「健康碼」,運作上會與澳門模式相類似。她又說,如果「健康碼」可以清晰知道使用者曾經到過的地方,將可令大家更放心,因內地就通關的風險管理好緊張,本港亦不希望為內地帶來額外風險。

肺炎系列 (653) 港移民新加坡醫生 染疫亡

 港移民新加坡醫生 染疫亡。東方日報 2021-10-13


資料顯示,袁泉芳1987年於香港大學畢業,1992年考獲新加坡國立大學碩士


溝通技巧 Communication skill

有很多事故,都歸咎於溝通問題。溝通是什麼?

  

有問題時,歸咎於溝通?

在東京參加奧運的香港羽毛球手伍家朗,身穿沒有區旗的黑色上衣出賽,引起外界關注。香港羽毛球總會承認,確是羽毛球隊之間的溝通出現問題,可以做得更好,總會正努力處理 [註一 香港電台新聞]。

行政會議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指,有個別一兩間安老院舍在要求安排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諮詢服務時遇到延遲,相信是與溝通問題有關,目前大部分院舍在短時間內已獲安排有關服務 [註二 頭條日報]。

2018年,瑪麗醫院接納手術暫停個案調查報告調查小組向醫院作出以下建議,防止事件再次發生:
  1. 制訂行為守則,加強手術室內的溝通及處理突發事件應變措施
  2. 委任榮譽任命時,應發出行為守則加強規範其角色及責任,特別強調候召時必須確保能夠適時回應病人需要
  3. 向肝臟移植團隊及手術室人員倡議優化醫療團隊管理概念(Crew Resources Management concept),令溝通過程更適時及準確
  4. 建議外科部檢討肝臟移植團隊及肝膽胰外科團隊的工作安排,檢視有能力進行肝臟移植手術的外科醫生工作分配,以善用各人專長,避免個別醫生肩負過多職務 [註三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

  

溝通是什麼?

溝通 level 1:把話說清楚。

2021-10-12

博愛醫院麻醉科女醫生...

元朗博愛醫院職員昨早在內科病房發現一名女病人昏迷不醒,病人其後證實不治,其身旁發現有已開封的針筒,院方將個案交死因裁判官跟進並報警。據了解,死者為博愛醫院麻醉科工作的35歲女醫生,她因事入院,手機有懷疑遺書提及她因病人失救感自責。
手機懷疑有遺書,自責病人失救,博愛醫生院內留醫亡,身旁有針筒。明報 2021-10-12
博愛醫院麻醉科女醫生身亡,床邊遺曾使用針筒,警調查液體成份。HK01,2021-10-11病人失救內疚 35歲女醫生自殺亡。信報2021-10-12


雖然,醫管局未有就此出新聞稿:

風的歌

作曲:張國榮
作詞:陳少琪
主唱:張國榮

風的季節

作曲:李雅桑
作詞:湯正川
原唱:徐小鳳

香港天文台在下午5時20分發出 8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


2021-10-09

天文台發出3號和8號信號的參考指標

2021年10月9日,

  • 06:40 天文台在早上6時40分,改發八號東南烈風或暴風信號,預料本港平均風速每小時63公里或以上。  
  • 09:45 在過去一小時,昂坪、塔門及長洲分別錄得的最高持續風速為每小時94、68及65公里,最高陣風分別為每小時124、80及82公里。
  • 10:00 預計下午本港風力會稍為緩和,會視乎風力情況在下午初時考慮改發三號強風信號。

[資料及圖片來源:香港天文台]

天文台發出3號和8號信號的參考指標

2021-10-08

Sentinel Event and Serious Untoward Event


The Sentinel Event (SE) Policy was implemented in 2007, while the element of Serious Untoward Event (SUE) was incorporated later in 2010.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ntinel and Serious Untoward Event Policy (The Policy) in 2010, the Policy was updated in July 2015 (Annex I) with inclusion of supplementary notes on definitions and qualification criteria of SE as well as new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SE and SUE. [Note 1]

[Note 2]

10 years ago in 2010

天文台暴雨警告信號指引


在2021年10月8日
  • 天文台於清晨4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
  • 天文台在上午11時20分發出紅色暴雨警告信號。
  • 天文台在上午11時45分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
  • 天文台在中午12時45分,改發紅色暴雨警告信號,取代黑雨警告。
雨量分佈圖

2021-10-06

《施政報告》中58次"中心"

在特首宣讀《2021年施政報告》的講稿中,"中心" 兩字出現了58次:
  • 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 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 提升國際貿易中心地位
  • 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 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 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 發展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在特首宣讀《2021年施政報告》的講稿,從某些字出現的次數,可以感受到特首給該議題的比重。


"國" 229次,"國家" 65次,"國家發展"10次,"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6次;
"中心" 58次
"一國兩制" 30次
"大灣區" 34次
"安全" 30次
"一帶一路" 2次
"法治" 13次

"土地" 64次,"土地供應" 9次
"房屋" 53次

"教育" 82次
"人才" 57次
"經濟" 45次
"科技" 45次
"醫療" 34次
"金融" 32次
"旅遊" 11次
"民生" 11次
"工業" 10次

陳仔評論

陳沛然回應《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新聞稿

陳沛然回應《行政長官2021年施政報告》新聞稿

醫療承擔

特首特別提到這幾年大幅增加醫療開支,比4年前增加53%。但深入分析,每年的增幅是逐步收窄,由13%收窄至7.9%。原因是經濟放緩,政府的預算出現財赤,估計未來4年財赤仍會持續,我對特首繼續大幅增加醫療開支不抱樂觀。我反而希望下屆特首和財政司司長,會善用早前由袁國勇教授和我倡議的100億元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補助醫療撥款之不足,務求不影響公營醫療服務。

  

抗疫工作

報告第130段提到「在過去二十一個月的抗疫工作中,所有確診的市民和人士都能在醫院獲得適切的治療。這成績殊不簡單,顯示本港醫療系統的高效專業和快速應變能力。」我趁此機會再次向醫護致敬,就是因為醫護謹守崗位和盡心盡力,加上市民防疫意識高,令香港2019冠狀病毒病的感染數字和死亡率,都比世界很多地區為低,以至疫情大致受控。

  

強化管治團隊

部門首長是特區施政成效的關鍵。我要求政府盡快檢視現時的選拔及聘用機制,按着「能者居之」的原則,選拔和任用負責醫療衞生防疫的官員,務求把最有遠見和能力的官員放在最適合的位置。

  

容許免醫生轉介接受物理治療、職業治療服務

本人認為現時經醫生詳細診斷後轉介病人至合適的專業進行跟進及治療,是保障病人福祉的做法。政府一旦取消這行之有效的機制,可能會出現誤診、延誤治療,甚或其他更深遠的影響。

  

《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

特首表示保安局局長正參考國安法執行經驗和法庭判刑等,制定方案及條文。本人認為政府必須恪守香港第二十七條香港居民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結社、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組織和參加工會、罷工的權利和自由。這亦是香港人一直渴望獲得保障的核心價值,政府務必充份諮詢社會各界,廣納民意,否則只會令移民潮加劇,亦難吸引海外投資者來港投資。

立法會議員陳沛然醫生謹啓
2021年10月6日 (19:32 更新)

Policy Address - Healthcare

Public Healthcare System


130. With our anti-epidemic efforts sustained over the past 21 months, all confirmed COVID-19 patients have received timely and proper treatment in hospitals. This is an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 which demonstrates the remarkable efficiency, professionalism and high adaptability of the healthcare system in Hong Kong. That said, there are still inadequacies in our healthcare system. We need to make improvements in multiple aspects in order to tackle the challenges posed to our healthcare services by an ageing population. Among these, there is a pressing ne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and foster medical-social collaboration.

131. I have advocated, as early as in my 2017 Policy Address, the setting up of District Health Centres (DHCs) with a brand new operation mode to promote primary healthcare to relieve the pressure on the HA.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we have and are going to set up DHCs in Kwai Tsing, Sham Shui Po, Wong Tai Sin, Tuen Mun, Southern District and Yuen Long, and DHC Expresses have also been set up in another 11 districts. In parallel, the FHB has proceeded wit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n the planning of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 to formulate a blueprin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healthcare services in Hong Kong. Enhancement of medical-social collaboration will be a crucial part of the review.

  

Public Health Strategy

132. The COVID-19 pandemic has presented exceptional challenges to public health authorities around the world. Hong Kong is no exception. We will take stock of the progress made over the past 21 months and consolidate our experience in combating the epidemic. We will also consider strengthening the core functions of the DH in formulating and implementing public health strategies, as well as monitoring and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rug, so as to enhance its capability to cater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ublic health.

  

Healthcare Manpower

133. The Government has been adopting a multi-pronged approach to enhance healthcare manpower, including increasing continuously the local healthcare training places offered by the 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 (UGC)-funded universities and self-financing institutions, and admitting non-locally trained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ith a view to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healthcare services.

134. The healthcare system in Hong Kong is renowned for its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Nevertheless, just like other advanced economies, our healthcare system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including an ageing population, increasing number of diseases triggered by lifestyle and rising public expectations towards healthcare services. To cope with these challenges, sufficient healthcare manpower is a must. While the number of locally trained places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ill be increased, the LegCo has finished the scrutiny of the relevant amendment bill to enable qualified non-locally trained doctors to practise in Hong Kong, thereby increasing our overall manpower supply of doctors.

135. In addition, we have to strengthen the roles of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the local healthcare system, especially in the primary healthcare setting. The FHB will follow up with the statutory Boards and Councils of various healthcare professions on the recommendations in the Report of the Strategic Review on Healthcare Manpower Planning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mulgated in 2017, including proposing legislative amendments to allow patients to have direct access to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services (e.g. physiotherapy and occupational therapy) without a doctor’s referral so as to avoid delay in treatment. Furthermore, to ensure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of healthcare personnel, we will legislate to make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mandatory requirement for supplementary medical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relevant ordinance, as well as nurses and dentists. Drawing on the experience in implementing the ongoing voluntary Accredited Registers Schem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s, the FHB will als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a statutory registration regime for thos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who are currently not subject to any statutory registration requirements, such as clinical psychologists, speech therapists and dietitians, with a view to protecting public interest.

  

Chinese Medicine

136. Having affirmed the positioning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services in Hong Kong, the Government has rolled out various measures,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nd the Government Chinese Medicines Testing Institute, the provision of Government-subsidised out-patient services and integrated Chinese-Western medicine in-patient servic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Fund. To promot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sector, the Government will explore empowering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to prescribe diagnostic imaging (such as X-ray) and laboratory tests for their patients.


施政報告重點


第一章前言:新局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第三章城市規劃: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雙城三圈

在施政報告第三章,
24. 在國家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港深兩地緊密互動,由西至東建設了七個陸路口岸和相連的交通基建,使兩地有條件跨越后海灣、大鵬灣和深圳河而相互連接,形成「雙城三圈」的空間格局。
25. 「雙城」是香港和深圳;「三圈」即由西至東分別為深圳灣優質發展圈、港深緊密互動圈和大鵬灣╱印洲塘生態康樂旅遊圈。

在施政報告第一二章,特首提及「國家安全」25次。

 

在施政報告第一二章,特首提及「國家安全」25次。

山旮旯好餐廳 Lantana

大嶼山長沙這個山旮旯地方,以為要食三文治,原來也有好餐廳,主要都是西式餐館。

Penne Arrabiata ($128),Arrabiata 香辣茄醬,有點辣,中辣以上,長通粉中間包住香辣茄醬,辣。

2021-10-05

約七成受訪本地年青醫生過度勞累 約兩成更出現抑鬱

有調查發現,約七成本地年青醫生出現過度勞累情況,約兩成更出現抑鬱。

醫專年青院士分會前主席關日康的團隊,2019年上半年進行一項調查,訪問510多名近10年完成專科培訓的年青院士及正接受專科培訓的學員。

結果發現,七成受訪者表示出現與工作相關的過度勞累,五成半的過度勞累與病人有關,約兩成受訪者更出現抑鬱。

另外,有140多人對工作崗位感到有些不滿及十分不滿。

醫專表示,十分關注有關情況,認為需採取即時措施應對,包括發起《身心健康約章》,承諾加強促進醫護人員身心健康,提供精神健康培訓,並鼓勵聘用醫護人員的機構,建立同事互相支持機制,在各階層推動有效溝通渠道,以及適當調撥資源等。

約七成受訪本地年青醫生過度勞累,約兩成更出現抑鬱 。香港電台新聞 2021-10-5

2021-10-04

中國恒大/ 恒大物業暫停股份買賣

中國恒大暫停股份買賣,
恒大物業暫停股份買賣,
不怕,還有恆大新能源汽車,今日升了29%;而恆騰網絡也升了10%。

 

免責聲明:
結構性產品嘅價格可以急升或者急跌,投資者有機會蒙受投資嘅全盤損失,而過往嘅表現並非未來表現嘅指標,所以投資前請參閱相關上市文件作出風險評估,和尋求專家嘅意見。

陳沛然報導

 

2021-10-01

這個台式拌麵好吃

在灣仔近金鐘交界,都有好食的東西,其中一間是這個台式餐廳。平時午餐和晚飯時間都大排長龍,所以我都會在上午工作完成後,下午下班下午茶時段來。

雖然是樓上鋪,但是地下和樓梯裝修很有台灣特色。

肺炎系列 (653) 世界各地冠狀病毒病死亡率

 從各地的死亡率,可以間接看到當地的醫療狀況。世界冠狀病毒死亡率,平均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