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22

醫療政策的因果


我發現病房爆滿,官方沒有老實告訴我們,沙士後公謍醫院病床數目減少了,也有十多年沒有興建新醫院 [註一]。人口不斷增加,病床少了,病房不爆滿才怪。

今天的果,昨天的因。

我說過,公共政策不能點石成金,今年給錢,明年收貨解決問題 [註二]。如果我們今天想多一間2000床的新醫院,究竟要多少時間呢?
  • 香港兒童醫院,行政長官在其 2007-2008 年度的施政報告中公布 [註三],資料研究部在2012年3月7日發表 [註四],2013年6月 財委員會批准撥款 ,非經常撥款 130 億元,2014年2月25日 動土儀式 [註五],直至2018年12月分階段啟用 [註六]。即是11年時間。
  • 啓德醫院,2016年施政報告公布10年醫院發展藍圖 [註十],預計在2025年落成,也是大概10年。
  • 中環及灣仔繞道 (2009年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2019年延遲了兩年才通車。) 10年。
  •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 (2009年財務委員會批准撥款,2018年通車。) 9年。


[註七:香港統計年刊]

為何2000年至2017年17年間沒有新大型醫院落成?那麼讓我去查看1997至2006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看看那些年的政策。

1997至2006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

=============2006年=============

2006-07年 施政報告:基本上沒有提及醫療,只有兩個「醫」字。 (特首 = 曾蔭權,局長 = 周一嶽,林鄭 = 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


2006-07年 財政預算案 = 醫療融資   (財政司司長 = 唐英年)
  • 67. 公共醫療服務由公帑大幅補貼,幅度在九成半以上。醫療及藥物科技不斷進步,也會令藥物及治療開支上漲。另外,根據香港人口推算,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預計會由二○○三年的百分之十二,升至二○三三年的百分之二十七。這些發展會進一步增加政府財政的壓力。為此,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正研究醫療融資安排,並會在今年稍後徵詢公眾意見。在預算案諮詢期間,有不少市民向我建議,為私人醫療保險保費提供扣稅優惠。政府在制訂整體方案時,會一併考慮這個建議。
=============2005年=============

2005-06年 施政報告:(特首 = 曾蔭權,局長 = 周一嶽)
  • 66. 我們十分關注維護市民的健康,積極推廣健康教育,並且與體育界人士一起促進本地體育運動的發展。在傳染病監控工作方面,我們保持高度警惕,確保衞生防護中心的應變能力,並且加強與內地的傳染病監控和通報機制。
  • 67. 我們必須完善可長遠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健康與醫療發展諮詢委員會已經開始研究和分析各種醫療融資方案,明年年初會提出初步建議,讓公眾討論。現代醫療已發展成為多專業的綜合系統,我們會繼續與各醫護衞生界有關專業人士協同提供優質服務。我們亦認同中醫中藥在本港的醫療體系中的角色。政府透過有效規管,確保中醫中藥持續發展。在公營服務方面,我們會逐步把中醫門診診所擴展至全港範圍,並會在這些診所內設置電腦系統,將中醫藥臨床知識系統化。公營中醫門診診所會聘請部分本地全日制中醫學士學位課程畢業生,為他們提供進一步的培訓機會。
2005年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周一嶽)
醫療融資
  • 64. 議員和醫療界都關注到公共醫療系統長遠來說是否財政健全。我們現正重組醫療衞生諮詢架構,以便就長遠的醫療衞生政策和持續融資提供意見。至於如何完善醫療體制,改善公營和私營醫護服務的銜接,也都需要詳加探討。維持高質素的公共醫療服務,是關乎社會資源和市民福祉的大題目,我們在未來兩年半內會先從研究方面做準備,為日後擬訂長遠策略打好基礎。
  • 65. 現時,醫療衞生政策旨在保障市民健康,預防與治療並重;不過,以社區為本的健康服務及衞生教育工作,實在需要加強,包括推廣家庭醫學,並提供適當的配套安排及支援。

2005-06年 財政預算案 = 醫療保險 (財政司司長 = 唐英年)

  • 私人醫療保險扣稅優惠 101. 有議員建議,為了鼓勵市民購買私人醫療保險,減輕對公 共醫療服務的依賴,幫助推動私營醫療服務的發展,政府可就保費提 供扣稅優惠。提供扣稅優惠只是鼓勵市民購買私人醫療保險的其中一 個方法。要減輕市民對公營醫療服務的依賴,需要整體考慮其他措施的配合。衞生福利及食物局會在未來兩年半就公共醫療服務的融資及財政穩健進行研究。我們考慮整體醫療融資方案時,會一併考慮稅務 安排。
  • 在仁濟醫院建設社區健康中心
  • 改善公立醫院解剖設施的感染控制裝備
  • 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專科門診大樓的設施改善工程

=============2004年=============
2004年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
發展教育和醫療產業
  • 32. 作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應該匯聚各方人才。... 香港的教育和醫療保健專業水平甚高,在滿足港人需求的同時,可以進一步發展為產業,為內地和亞洲地區居民提供服務。政府會研究如何在入境及其他相關政策方面配合。
2004-05年 財政預算案:一個「醫」字也沒有。  (財政司司長 = 唐英年)


=============2003年=============
2003年 施政報告:基本上沒有提及醫療,一個「醫」字也沒有。(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林鄭 = 署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常任秘書長 )
2003-04年 財政預算案:一個「醫」字。  (財政司司長 = 梁錦松)

  • 財赤成因 :12... 人口老化將會加重雖雖在社會福利、醫療的開支。勞動人口比例下降, 稅收亦會相應減少。

=============2001年=============
2001年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林鄭 = 社會福利署署長 )
  • 97. 我先前講到特區政府推動教育、環保、清潔和綠化等各項工作,還有在醫療衞生、福利服務等方面的需求,都將帶來更多就業機會,聘用人數將增加約八千多名。
  • 108. 特區政府關心民生疾苦,在社會服務的各個主要領域都作出了切實的承擔...本年度公共醫療開支預算超過三百三十九億元,廣大市民都可享有高質素的醫療服務。此外,政府每年投入約二十六億元,為殘疾人士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和康復照顧,包括基本生活技能訓練、家居照顧、日間及院舍服務和交通服務等。
2001-02年 財政預算案:一個「醫」字也沒有。  (財政司司長 = 梁錦松)


=============2000年=============
2000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林鄭 = 社會福利署署長)
  • 26. 未來,我們會著眼於鞏固已取得的成果。即將全面展開的,是教育改革;另外是就醫療改革進行公眾諮詢。
  • 27. 至於醫療制度,由於醫學科技發展,以及香港人口老化和市民需求的轉變,目前的體制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因此要研究如何確保長遠有足夠的融資和資源分配的問題。去年哈佛顧問報告發表後,我們一直聽取各界意見,稍後將發表文件,列出未來的策略方向,交公眾討論;裏面的建議,有些可望在短期實施,有些則計劃在未來十年逐步推行。政府會進行廣泛諮詢,詳細研究。
2000-01年 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 = 曾蔭權)
  • 124. 使我感到高興的是,這些資助機構跟我們一樣,正積極推行資源增值計劃。有些機構,例如醫院管理局,也和政府一樣,制訂了人力計劃。
  • 125. ...由於現時以病床為基礎的計算撥款方式,不利於推廣以社區為本的預防性健康護理服務,我們會與醫院管理局商討改用以服務人口為根據的新撥款計算方法。
  • 143. 二○○○至○一財政年度福利經常開支總額會實質增長百分之九點二。比起過往的雙數位增長,這數字的確能稍為紓緩財政緊張的狀況,但卻仍然遠遠超出例如教育、醫療和環保等其他重要服務的開支增長。我期待衛生福利局局長提出建議,確保中長期內社會福利開支的運用更具成本效益,香港亦能實施一套持久可行的社會福利計劃。
  • 144. 哈佛醫療研究報告雖然未能使市民就今後的去向取得共識,但卻已經喚起大眾關注到一點,就是我們必須尋求多種融資途徑,才能長期提供優質醫療服務。衛生福利局局長會在短期內發表綠皮書,就政府的建議諮詢市民。
=============1999年=============
1999年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
  • 46. ...至於高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以及開發中醫中藥新產業等方面,兩地合作的潛力很大...
  • 124. 進行各項環保工程,政府未來十年須動用超過三百億元。這筆開支無疑十分龐大,但是,大家知道,這方面的基建對保障市民健康至為重要,正如完善的醫院、學校和房屋建設一樣,都是現代化都市不可或缺的。而且,這筆錢今天不付,到明天污染更嚴重時,便得加倍付出,最終是愚不可及。
  • 154. 第二類改革,是政府某些基本政策或提供服務的安排合理化,... 至於醫療制度,我們看出長遠會有問題,所以及早委託顧問進行研究。現在我們還處於思考和諮詢階段,不會草率行事。
1999-2000年 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 = 曾蔭權)
  • 72 「資源增值計劃」在醫療方面,醫院管理局轄下的機構每年將可多進行一千三百宗白內障手術,並縮短專科門診新症排期時間,而衛生署也會增加轄下普通科門診和長者健康中心的名額。
  • 107 由於社會服務的需求不斷增長,而我們的目標是使政府開支在一段期間內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因此,整個社會都必須接受我們需為不同範疇內的政府開支定下緩急輕重之序。一九九九至二○○○年度內,教育開支佔經常公共總開支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三,醫療佔百分之十四點六,而社會福利則佔百分之十四點一,加起來正好是經常公共總開支的一半。...
  • 108 儘管我們將在上述範疇內力求提高效率和生產力,但若不重新檢討政策及調整開支的優先次序,我們將無法在開支限制內,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在醫療方面,認真討論醫療服務融資問題也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提供幾乎免費而人人得以享用的高質素醫療服務,必然會對公共開支造成壓力,這是大家不能忽視的。哈佛大學進行的《香港醫療制度》研究報告將於短期內公佈,我希望社會人士屆時會積極參與討論。...

=============1998年=============
1998年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
醫護服務
  • 138. 過去一年,我們的醫院以及診所曾發生一些不幸事故。我和市民一樣,對此十分關注。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盡量防止再有類似事件發生。不過,大家不要忘記,其實香港人的健康水平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香港的嬰兒夭折率極低,一千名中只有四名;香港人也很長壽,男性的平均壽命是七十六歲,女性是八十二歲。另外,香港的公營醫療機構工作量相當沉重,以去年為例,急症室求診人次共有兩百萬,專科診所更高達七百萬,而市民仍然能夠得到大體良好的服務。當然,上述一切並不能減輕事故帶來的不安。我們必須確保香港的醫護人員受過嚴格訓練,服務達到最高專業水平。為此,醫院管理局現正致力改善臨床審計和風險管理的制度,並會不斷嚴密監察新制度的成效,力求盡量減低出現醫療事故的風險。
診所和醫院服務
  • 139. 我們會繼續投入資源發展公營醫療系統,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例如:
    • 我們會加強衞生署轄下診所的藥劑服務,保證服務質素,盡量避免配藥失誤事件再度發生;
    • 我們會在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在公營醫院增設八百五十三張病床,加強住院服務;
    • 我們會建議擴建博愛醫院,以應付新界西北部發展所帶來的需求;
    • 我們已預留款項,在瑪嘉烈醫院設立放射治療中心,改善為癌症病人提供的服務。
醫護服務檢討
  • 140. 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我提到衞生福利局局長會進行全面檢討,研究本港醫護體系融資問題和提供醫護服務的方式,以便制定長遠的醫護政策。該研究仍在進行,根據初步研究結果顯示,公共醫護服務開支佔政府資源的比率,近十年持續增加。到二零一零年,預計會再增加百分之五十,這會對政府財政構成重大壓力。長遠而言,香港必須實施改革,才能夠繼續提供優質醫護服務。我們現正擬訂改革方案,在一九九九年會就這個重要課題進行公眾諮詢。
公眾衞生服務新措施
  • 141. 過去一年,本港發生多宗關乎公眾健康及衞生的事件,尤其是禽流感襲港,令市民不免擔心我們的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水平有所下降。政府在檢討區域組織時,也研究了有關食物安全和環境衞生服務的最佳管理架構。稍後我會談及有關這次檢討的事宜。但不論目前管理架構有何改變,我們仍會繼續加強監察傳染病,致力預防和控制疾病蔓延。我們會加緊進行衞生監察計劃和疾病數據分析,也會與海外衞生機構更緊密聯繫,並加強員工培訓工作。為了配合這些措施,我們會在石硤尾興建一個公眾衞生化驗中心,預計這個中心會在二零零二年落成。
  • 142. 許多疾病,特別是與食物有關的傳染病,都是因為忽略環境和個人衞生而引起的。今年五月,我們開展了「健康生活新紀元」運動,提醒市民注重個人和環境衞生。衞生福利局會成立專責小組,舉辦一系列以健康生活為主題的教育、宣傳和社區活動,強調注重衞生對健康十分重要。政府還會加強監察食物安全,確保有一套完整無間的制度,保證食物從來源地到食肆都會受到安全監管。

1998-99年 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 = 曾蔭權)

  • 95. 政府另一項重點計劃,是為數目日多的老人提供更全面及更完善的服務。下一個財政年度用於老人的津貼及援助金,以及直接支援及醫護服務的開支總額,將會增至145 億元,增幅為百分之十六點三。

=============1997年=============
1997年 施政報告:(特首 = 董建華,局長 = 楊永強)
  • 117. 體念親恩,照顧父母,是我們的本分。為鼓勵市民照顧家中長者,我們會: 第一,在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成立十二支外展醫療隊,登門為長者、服務,以及為照顧他們的親友提供支援;
  • 120. 為了讓長者、老有所為,並且保持身心康泰,我們會改善為他們而設的醫療和社會服務,並會讓他們有更多機會融入社會。在一九九八至九九年度,我們會設立十二所長者、健康中心,為長者、提供預防、健康教育及醫療護理的綜合服務。此外,我們會增設一個老人精神科小組,每年可多為四千六百名年老精神病患者、提供服務。
更優良的醫療護理服務
  • 128. 健康,是最大的財富。香港現時的醫療服務水平,可媲美任何先進國家。我們還會不斷努力提高醫療護理質素,為全港市民提供更優良的服務。
  • 129. 保障健康,首重預防。特區政府會和世界各地醫療當局加強合作,監察傳染病的趨勢,訂立更有效的防疫和應變措施。同時,我們也會更大力推行健康教育。許多婦女或老年人的疾病都是能夠預防的,為了保障市民健康,我們必須確保他們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和支援。在醫療護理方面,九龍灣基層健康護理中心及護養院會在明年啟用,提供普通科門診、專科治療及放射服務。為了改善醫院服務,我們會在下年度增設七百五十四張病床。
醫療體系檢討
  • 130. 香港的醫療護理專業人士,不論是在公營或私營機構工作,都能夠提供高質素服務,充分反映他們既訓練有素,又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我十分理解市民最近對醫院服務的關注。這些都是重要的問題,醫院管理局正認真研究。在門診服務方面,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我們處理。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們的醫療制度面對不少挑戰。香港的人口不斷增加和老化,市民對醫療服務質素的要求愈來愈高,都是整體醫療開支持續上升的原因。為了協助我們制定適當的長遠政策,衞生福利局局長會在一九九八年全面檢討目前的整個醫療體系。
  • 131. 檢討範圍會包括怎樣更妥善配合基層護理、門診服務、住院醫療三方面的服務;公營和私營機構兩者、提供的服務比重是否合理;以及病人和整個社會一同分擔醫療成本的最佳安排。我會在明年施政報告中再談這個課題。
中醫中藥
  • 132. 為保障公眾健康,我們計劃在下一個立法年度提交條例草案,設立法定架構,以評核和監管中醫師的執業水平、承認中醫師的專業資格,以及規管中藥的使用、製造和銷售。一套完善的規管系統,會為中醫和中藥在香港醫療體系內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我深信香港具備足夠條件,能夠逐步成為一個國際中醫中藥中心,在中藥的生產、貿易、研究、資訊和中醫人才培訓方面都取得成就,使這種醫療方法得到進一步發展和推廣。

1997-98年 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 = 曾蔭權)
  • 64. 本港衛生服務近年有長足進展。不過,市民期望我們能夠進一步提高健康護理服務水平。剛才我已提到,我們來年在健康護理的開支,將實質增加百分之五點七。舉例而言,我們將會在一九九七至九八年度:
    • 增設 669 張病床(包括在今年投入服務的北區醫院第一期所提供的 126 張病床);
    • 增加 57 名人員,以加強學生健康服務;以及
    • 開設1間新普通科門診診療所和擴充另外 5 間普通科門診診療所的服務,以便每年多為 90,000 名病人提供診症服務。
  • 65. 我們亦正全面檢討本港的健康護理制度。我們會研究各種融資的方案,以探討在醫務開支方面,如何在個人與整體社會所承擔的費用之間,達致最佳平衡。我們亦會研究基層健康服務與醫院醫療服務之間,以及公營健康護理服務與私營健康護理服務之間的配合問題。

在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10年來,
  • 「融資」出現12次;
  • 「保險」出現了6次;
  • 「減」字出現了6次
直至2016年施政報告:才有10年醫院發展藍圖,包括興建啓德急症全科醫院,預計在2025年落成,也是大概10年。[註十]

=============1997至2007年=============

1997至2007年的新聞

1997年
  • 「醫管局總裁楊永強解釋,由於資源所限,醫管局不能吸納所有醫科畢業生。」 [明報1997年6月18日]
2000年


總結

  1. 醫療政策的因果,今天的果,病房爆滿。
  2. 昨天的因,是金融風暴、沙士,政府收入減少,量入為出下,想辦法為醫療減磅。回歸後1997年至2006年,在施政報告/財政預算案的醫療部份:兩個字 = 「無錢」,所以不斷提融資保險
  3. 十多年前沒有計劃興建新醫院,對上一次加病床是在1998年了。而北區醫院在1998年和將軍澳醫院在1999年建成,都是回歸前的規劃。直至2017年才有另一間中大型醫院落成 - 天水圍醫院。兩個特首、三個財爺、兩個局長,1997至2006年間沒有政策上興建新醫院。10多年後2019年醫院沒有位,沒有足夠病床,病房年年爆滿,是政策的後遺症。
  4. 當年的六位當事人早已各散東西,現在政府卻將責任推說是醫生的問題,黑人問號?


參考資料

[註四] 立法會資料研究部在2012年3月7日:設立多方合作的兒童專科卓越醫療中心
[註五] 2015年6月15日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討論興建香港兒童醫院
[註八] 1997年至2018年的財政預算案
[註九] 1997至2017年施政報告

陳沛然醫生議員敬上
2019年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