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8

病房爆滿的原因 (一) 消失的病牀 【明報文章】


【明報文章】陳沛然:消失的病牀,2019年3月8日星期五

這幾年病房爆滿,很多人說是人手不足造成。我最近翻查了30年的《香港統計年刊》,找到一些官方沒有告訴大家的事實。

2003 年SARS 前公營醫院病牀共29,539 張,已不足應付需求,那時醫院亦經常爆滿。SARS 後的5 年累積減少了2667 張牀,相信是為預防感染,增加病牀間距和改建隔離病房等。直至2017 年,病牀也只回升至2.8 萬張,還未能回到SARS 前的水平,其間人口卻增加了66萬,且人口老化加劇,病房不爆滿才怪。

減少2667 張病牀意味着什麼?根據2015 年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報告,醫管局七大聯網大醫院的病牀平均1675張,最多是屯門醫院,共1862 張;最少是聯合醫院,共1403 張。即是要多建兩間大醫院,才能彌補減少的2667 張牀。

自從1999 年將軍澳醫院投入服務後,2000 至2012 年沒有新醫院建成。14 年後,北大嶼山醫院和天水圍醫院分別於2013 及2017 年相繼投入服務,這兩間中型醫院只能提供300 至400 張病牀。

再看九龍東的聯合醫院分科病牀數目,2009 年內科病牀514 張,2017 年519 張,8 年間增加了5 大張病牀!兒科病牀更是零增長。觀塘區由2008 年起,增加了7個公共屋邨,包括安泰邨、安達邨、彩福邨、彩德邨、秀茂坪南邨、彩盈邨、油麗邨,認可人口超過10 萬。根據統計處中期人口統計,在區議會觀塘分區劃分的人口,由2006 至2016 年間,人口增加了61,118,當中17,064 人為65 歲或以上長者。人多了,人口老化了,聯合醫院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病房不爆滿才怪!

過去政府為醫療「減磅」 致今天病房爆滿

最新建成啟用的香港兒童醫院,是在2007/08 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規劃,2013年6 月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130 億元興建,去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由公布至啟用共需11 年。2016 年施政報告公布10 年醫院發展藍圖,當中包括啓德醫院,預計啓德醫院在2025 年建成,也大概需時10 年,而啟德醫院只是替代伊利沙伯醫院,因而並沒有大幅增加病牀。為何2000 至2017 年間沒有新大型醫院建成?查看1997 至2006 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醫療部分最常出現的兩個字是 「沒錢」,所以不斷提「融資」、「保險」。昨天的因:金融風暴、SARS,政府收入減少,要設法為醫療「減磅」;今天的果:病房爆滿。

根據香港統計年刊,2000 至2017 年,香港人口由666 萬增至739 萬,醫管局的醫生亦由3881 名增至6072 名,增幅約56%,但病牀則由29,432 張變為28,329張,竟然減少了1103 張。如果說增加了醫生仍應付不了需求,減少病牀只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前線醫護的工作壓力已瀕崩潰。今年1 月,護士醫生均分別舉行申訴大會,要求政府正視公院超負荷的慘况。2 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除增加醫療經常開支10.9% 至806 億元外,亦額外增撥7 億元經常資助予醫管局,並責成醫管局必須妥善規劃和管理公立醫院服務。歸根究柢,病房爆滿是因為缺乏前瞻規劃、合理的配套和管理,政府和醫管局都責無旁貸。 

作者是立法會醫學界議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