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建議成立「醫療應急基金」


特首於2018年1月冬季流感高峰期間,額外撥款5億元予醫管局,藉以紓緩前線護士之壓力。追溯2003年沙士期間,醫管局也曾獲得額外撥款2.177億元以應對沙士危機 [註一]。除以上例子外,大部份時間當醫管局遇到突發事件所引起之額外醫療需求,往往須動用醫管局儲備。但儲備並非穩定收入來源,而大多數時間醫管局也是捉襟見肘,前線同事只能啞子吃黃蓮,捱義氣加班。而向政府申請撥款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故遠水不能救近火。偶發事件之花費又很難於下一個財政年度納入經常性開資。故這類「及時雨」式的短期紓緩措施能解燃眉之急,但在操作上必須要靈活及快速審批,方能達「應急」之效。緊急情況如:
  • 季節性流感 (seasonal influenza)
  • 新發傳染病 (nove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大型突發之災難如嚴重車禍、空難、海難及自然災害等緊急事故
我和袁國勇教授及向財政司司長建議成立「醫療應急基金」, 用來應付公營醫療服務所遇到的緊急情況。不管是100億用利息3至5%,或是幾億基金現錢支付,由食物衞生局局長審核,再從基金提取用利息款項以作短期救急之用。

傳染病和疫苗問題老是常出現

  • 2015年3月,甲型肝炎個案飆升,一個月30宗,爆發了,懷疑受污染藍莓 ,大家很緊張 [註二] 。結果全年只有138宗甲型肝炎;
  • 2016年2月,寨卡病毒,在中美洲等地持續擴散,孕婦感染寨卡病毒會引致胎兒出現小頭症,大家又很緊張 [註三] 。結果全年有只有2宗;
  • 2017年,大家在忙濫用抗生素話題 [註四];
  • 2018年2月,一段電話錄音,內容似是而非,在不同 WhatsApp 群組瘋傳,"疫情" 嚴重 [註五]。
  • 2018年5月,我收到超過300宗有關在香港HPV疫苗的投訴,我和辦事處職員忙著跟進和回覆 [註十]。
  • 2018年7月,爆出劣質「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註十一]
  • 上一次,2018年8月,登革熱爆發,一個月有40宗,大家很緊張 [註六]。封獅子山57天 [註七],結果全年有163宗登革熱 [註八]。 
今次是麻疹,自從上周確定香港國際機場出現麻疹爆發個案後,衞生署認為要預留足夠疫苗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士,在機場設立抽血站,以先導計劃方式,為自願提供血液樣本的機場員工進行麻疹血清測試,抽取約100位機場人員的血液樣本。對麻疹抗體(IgG)檢測呈陽性者已對麻疹病毒有免疫力,無需再接受麻疹疫苗接種 [註九]。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在1967年或之前出生的人士,大多都感染過麻疹,對麻疹有免疫力,但在1967至1977年出生的人士大多只接種過一針疫苗,建議市民如需到麻疹爆發高危地區需要補打疫苗 [註十二]。

根據政府統計處,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劃分的人口,2018年年中,40-54歲人口共有170萬人 [註十三]!如果抽一次血或打一針$500,錢 $500 x 100萬 = 5 億。我們無可能一次過叫100萬人去抽血或者補打針,銀行都會擠提。所以必須要集中資源留予最有需要及高危的人士。

故此,我聯同袁國勇教授和龍振邦醫生,向財政司司長建議成立「醫療應急基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