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2

對2019-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書



司長將在本年2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作諮詢工作,本人跟香港大學微生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教授提出共同建議,供政府作為參考。

香港公共醫療系統長期為政府執行一項特別任務:以有限制的醫療經常性撥款,為全港市民、外籍傭工、旅客,甚至沒有身份證的人,提供一年365日無休假、24小時、全天候 (包括8號風球、紅雨及黑雨)、派籌無上限、不能封頂的醫療安全網。簡單來說,政府給香港公共醫療的任務是,以有限制的資源,提供無上限的醫療安全網,而香港醫生接受了此任務,必會全力以赴為市民服務。

香港採用公私營並行的雙軌醫療制度 [註1],私營醫療是商業活動,要自負盈虧,私營醫生多勞多得,不存在人手不足問題。反而私營醫療有額外人手,支持政府的公私營合作計劃。

香港是細小的外向型經濟體系,經濟表現容易受環球經濟波動影響,政府的收入亦會隨之而大幅波動,對公共財政無疑是一大挑戰,我們不可能每年都有幾百億甚至千億盈餘,故此我建議:
  • 經常性開支應維持香港政府一向審慎理財的原則,量入為出,收支平衡 [註2]; 
  • 因應財政盈餘,政府每年都會有不同「派糖」的措施,可是有時候反而惹來批評,我認為原因是「小惠未遍,民弗從也」[註3]。我建議司長用簡單直接的方法「派糖」,一來令每個市民都受惠,二來較富裕的市民可以選擇不提取,或選擇捐助慈善機構,三來可以減少「派糖」行政費用; 
  • 趁現時政府仍有可觀的財政儲備,我們宜積穀防飢,我建議司長為市民最關切的經濟和民生事項,成立不同基金,將來香港經濟受環球經濟波動影響,司長的未雨綢繆之舉必定為人所稱頌。 

另外,本人跟袁國勇教授共同建議成立300億元基金,作以下用途:

  1. 100億元「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 
  2. 100億元「醫療應急基金」 
  3. 100 億元 「尖端醫療科技基金」 

(1) 100億元「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

按照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財務數據顯示,回歸20年以來,政府曾於2003-04、2004-05及2005-06年度削減衞生經常開支,直到2008-09年度的衞生經常開支才重新超越2002-03年度水平。另外,政府亦曾因為內部推行「0-1-1」節約方案,在2016-17年度削減醫管局撥款 [註4]。

然而,人口增長和人口老化不會因為政府削減公營醫療撥款而暫停一年,巿民亦不可能因為政府削減公營醫療撥款而在該年避免求醫住院。本港的公共醫療系統現時已經超出負荷,實在承受不起由經濟週期引發削減撥款所帶來的後果。袁國勇教授及香港大學微生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醫生於2018年2月12日明報文章提出成立種子基金 [註5],其理據與本人去年之建議大同小異,不同之處是他們建議用利息補助,而經商討後,我們共同提出以下建議:

趁經濟仍未轉差,在政府盈餘撥出100億元成立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一旦將來經濟形勢逆轉,政府不得不減少醫療公共服務開支時,便從基金提取款項,確保公共醫療撥款能維持穩定。這可避免醫管局重蹈覆轍,為節省開支而進一步令人手短缺,影響服務質素及病人安全。

2003至2006年間,政府連續三年縮減衞生經常開支,累積減少了58億9700萬元。假如當年政府當時有一個60億元的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便可在該三個財政年度運用基金維持衞生經常開支在323億2300萬元,即2002-03財政年度水平。本人建議政府向基金注資100億元,以便經濟形勢將來一旦逆轉,政府不得不減少醫療公共服務開支時,便可從基金提取款項補助,確保公共醫療撥款能維持穩定水平。


(2) 100億元 「醫療應急基金」

特首於2018年1月冬季流感高峰期間,額外撥款5億元予醫管局,藉以紓緩前線護士之壓力。追溯2003年沙士期間,醫管局也曾獲得額外撥款2.177億元以應對沙士危機 [註6]。除以上例子外,大部份時間當醫管局遇到突發事件所引起之額外醫療需求,往往須動用醫管局儲備。但儲備並非穩定收入來源,而大多數時間醫管局也是捉襟見肘,前線同事只能啞子吃黃蓮,捱義氣加班。而向政府申請撥款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故遠水不能救近火。偶發事件之花費又很難於下一個財政年度納入經常性開資。故這類「及時雨」式的短期紓緩措施能解燃眉之急,但在操作上必須要靈活及快速審批,方能達「應急」之效。緊急情況如: 
  • 季節性流感 (seasonal influenza) 
  • 新發傳染病 (nove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大型突發之災難如嚴重車禍、空難、海難及自然災害等緊急事故 
我和袁國勇教授謹向財政司司長建議成立100億 「醫療應急基金」, 用來應付公營醫療服務所遇到的緊急情況。由食物衞生局局長審核,再從基金提取用利息款項以作短期救急之用。


(3) 100 億元「尖端醫療科技基金」

醫管局如須逐步強化醫治危疾之服務,必須以尖端醫療科技配合,方能事半功倍。現時公營醫療機構之科技往往比歐美國家落後數年,資源限制為首因,加上購買前必須經歷漫長商討,過程繁複,層層疊疊,進度緩慢,很多「先進尖端」醫療儀器抵港後已經不再先進。例子: 
  • 基因組測序 (full genome sequencing) 
  • 移動臨床監測 (mobile clinical monitoring) 
  •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治療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herapy) 

我和袁國勇教授建議成立100億元 「尖端醫療科技基金」,每年用利息約2.5%,即每年2.5億元,為公立醫院提供額外資源購買尖端醫療儀器及提升服務質素,並簡化程序,加速審批,拆牆鬆綁,好讓市民能早日共享現代科技之便。


極度昂貴藥物政策

特首在2017年施政報告第165點提出,對不常見疾病支援。然而,問題在於罕見疾病的藥物費用高昂,及公共藥物支出有限制,詳情如下: 

罕見疾病的藥物費用高昂
  • 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 (Paroxysmal Nocturnal Haemoglobinuria) 的藥物,每年藥費高達400萬元 [註7]; 
  • 龐貝氏症 (Pompe Disease),一個月就需要港幣33600元 ,一年便要40萬元。還有,這種藥物需要長期注射,以分解糖份為糖原質,以供身體所需,不能中途停止,因此,它是不能一次過根治這種疾病 [註8]; 
  • 黏多醣症 (Mucopolysaccharidoses),以一個20公斤重的黏多醣症第一型病人計算,每年用藥的費用就高達100多萬元,而黏多醣症第六型,更高達400多萬元 [註9]; 
  • 治療脊髓肌肉萎縮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的新藥,600多萬元一年 [註10]。 

公共藥物支出有限制
  • 在醫管局 2015-16 年報第94頁綜合收支結算表,截至2016年 3月31日,藥物支出 達 $5,710,382,000 即每年57億元 [註11]; 
  • 另外,關愛基金藥物支出 ,2011年8月至2017年3月31日為553,560,000,即5.53億元,大概每年1億 [註12-13]; 
  • 撒瑪利亞基金,於2015-16年度,獲基金資助的藥物開支為2.689億元 [註14]。 

我建議財政司司長向關愛基金和撒瑪利亞基金額外注資,支援不常見疾病,包括罕見疾病和末期癌症病人,以紓緩病人因為長期使用極度昂貴藥物,及支援昂貴診斷檢查費用的財政壓力。

長遠來說,我們必須考慮是否應該為極度昂貴藥物在香港註冊時,監察收費定價。


要求政府在公營醫院內增設性暴力受害人及受虐兒童危機支援中心

在2018年12月13日在立法會大會我提出「要求政府在公營醫院內增設性暴力受害人及受虐兒童危機支援中心」的議員議案,並獲一致通過 [註15]。我促請政府盡快增撥資源予醫院管理局,讓該局按世界衞生組織發出的《對性暴力受害人之醫療及法律支援指引》,分別在新界區、港島區及九龍區公營 醫院內各增設一間危機支援中心,為性暴力受害人及受虐兒童提供24小時一站式服務。 

本人祈盼司長細心聆聽及吸納醫學界的意見,致力改善本港的醫療服務。

        敬祝
新年進步



立法會議員陳沛然醫生謹啟
2019年1月2日


參考資料:[註]

  1. 私營醫療機構規管諮詢文件,香港政府食衞局,2014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7條
  3. 曹劌論戰
  4.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 
  5. 龍振邦和袁國勇,致財政司長陳茂波公開信——善用公帑 讓市民對香港重拾信心,明報,2018年2月12日
  6. 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 與“沙士"相關的撥款運用情況報告,2004年7月19日
  7. 「關愛」資助罕見病藥費,大公報 2017年3月15日
  8. 龐貝氏症最新的研究和藥物
  9. 香港黏多醣症暨罕有遺傳病互助小組 
  10. The cost of Biogen’s new drug: $750,000 per patient. CBS news 2016-12-29 
  11. 醫管局 2015-16 年報
  12. 關愛基金醫療援助計劃 醫管局網頁 
  13. 關愛基金援助項目 
  14. 撒瑪利亞基金週年運作報告 
  15. 陳沛然議員動議,經麥美娟議員及張超雄議員修正的「要求政府在公營醫院內增設性暴力受害人及受虐兒童危機支援中心」議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