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9

100 億元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的由來


【明報文章】 財政司長公布2019/20 年度財政預算案, 會預留100 億元設立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作為醫管局面對突發情况而需額外開支的不時之需。這100 億元基金受到一些質疑,例如有批評欠缺具體方案,最終擺着動用不了;亦有建議醫管局用基金來發展基層醫療和新服務。這個100 億元基金是我這兩年聯同袁國勇教授和龍振邦醫生所倡議。為何有此建議及期望如何運用基金?在此作一些解說。

醫療需求不會因政府削支而暫緩

據政府一般收入帳目數據, 回歸後政府由2003/04 年度起,連續5 年向醫管局提供的經常撥款都比2002/03 年度減少;至2008/09 年度才重新超過2002/03 年度水平。當年因亞洲金融風暴、科網爆破,經濟轉壞,由2000/01 至2003/04 年度政府財政都出現赤字,2003/04 年度財政儲備更只能應付政府13 個月開支。政府理財一向量入為出、「睇餸食飯」,為求盡快達至收支平衡,於是削減包括醫療等多項公共開支。但人口增長和老化不會因政府削減開支而暫緩,市民也不會因該年醫療撥款減少而減少生病,公營醫療系統受壓甚至超出負荷是必然後果。

2003/04 至2007/08 年度那5 年,醫管局經常撥款比2002/03 年度累積減少70 億元。若當時政府已成立一個100 億元醫療撥款穩定基金,那5 年向醫管局的撥款至少可維持2002/03 年度294 億元水平,甚至因應需求增長,增加撥款,令醫管局不至因資助減少而加重醫護負擔或影響服務。2016 年,因應政府內部推出削減資源的「0-1-1」計劃,醫管局2016/17 年度也要削減0.5%經常撥款,有18 億元開支需醫管局自行填補,據悉該局需動用儲備填數。

有見及此, 我在2017 年9 月18去信財政司長建議成立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而袁教授和龍醫生亦於去年2 月12 日向財政司長建議一次過撥款500 億元予醫管局作種子基金,以年息約5% 計算,即醫管局每年可有額外25 億元資金供其靈活運用,免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但去年財政預算案沒有採納我們的意見。有鑑於袁教授和我的建議大同小異,經商討後,我們在去年8 月27 日再共撰建議書交特首和財政司長,最終司長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吸納了我們的意見。

不同意用基金發展基層醫療

財政司長公布財政預算案時指經濟前景不明朗、外圍因素惡化,預期政府收入未必如過去幾年般理想。這個100 億元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可算是未雨綢繆,未來當經濟逆轉,政府減少向醫管局撥款,就可動用基金應急,避免醫管局重蹈推出「肥雞餐」和關閉護士學校等以節省人手開支的覆轍,導致公營醫療系統人手進一步短缺,影響服務質素及病人安全。老實說,我期望最好不需動用這筆錢,情願政府能持續而穩定地承擔公營醫療開支。長遠而言,公共醫療經常撥款應採用一個以人口為基礎的撥款模式,這樣會更切合市民需要。

至於有建議用基金來發展基層醫療或其他新服務,恕我不敢苟同,因這是應急錢,况且發展新服務必須確保能持續和穩定,否則便會無以為繼。

當然,我亦理解流感高峰期醫護處「水深火熱」中,需要救近火。新的財政預算案向醫管局增撥了超過7 億元經常資助,財政司長要求醫管局提出對策以「提高士氣、挽留人才」,司長亦責成醫管局必須妥善規劃和管理公立醫院服務。我曾多次指出,醫管局拿了資源,主要卻不是放在內科、兒科、急症室等部門,沒有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應對每年流感高峰期短暫因無牀迫爆病房的情况。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若醫管局的規劃和管理依然故我,沒有改善,即使增撥更多資源也救不了火!
陳沛然醫生議員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