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2

孟子,論四端

香港教育局,《郁文華章中華文化學與教資源套》:「選篇分析」,有<論四端>。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如果有人忽然見到有小孩快要跌進井中,應該會即時有惻隱之心。這種反應未必因為認識小孩及其家人,也不是要出名。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無辭讓之心,非人也;
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之端也;
羞惡之心,之端也;
辭讓之心,之端也;
是非之心,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認為「怵惕惻隱」、「羞恥厭惡」、「辭謝禮讓」、「是是非非」四種心理分別為「仁」、「義」、「禮」、「智」四種道德觀念的開端。這些善性是「與生俱來」的,沒有人例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