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
老實說,林健鋒議員這個議案是否十分必要,我是有疑問的。加強區域合作,推動大灣區融合,已經是香港和內地政府積極落實的政策。換句話說,我們議員不提出,政府都會很落力推動。在一國之下,香港同內地關係愈來密切,這是大勢所趨,不過,兩地的制度始終有所不同,否則就不需要實行「一國兩制」。因此,我覺得緊密交流同合作的前提下,怎樣維持香港各個專業的水平同專業自主,十分重要。
說起由兩地政府推動的互動同交流,可以追遡到2003年。2003年香港因為「沙士」令百業蕭條,遊客不敢到香港,於是當時的首董建華向中央爭取簽訂兩地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協議(CEPA),即時的好處是大批內地人來香港觀光,然後兩地政府逐步推展cepa,加強兩地在各方面的交流同合作。
不過,CEPA 始終擺脫不到一個印象,就是香港不行,要向中央求救,爭取政策優惠,而不是一種平等互利的交往。其實,在一國之下,兩地逐步加強互動同合作是很自然的事,如果沒有發生「沙士」,這個互動和合作會否可以少了一種香港向內地求救的味道呢?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沙士」亦的確發生了,我作為前線醫生,感受非常之深。這場瘟疫,在港人不知情下,由廣東一位退休的醫學教授,一位超級帶菌者,悄悄地帶入香港,最終奪去299人寶貴的生命,到今日仍然是一個創傷。但「沙士」的發生,卻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香港的一些專業要求同操守是我們珍惜的核心價值,必須堅持。我們的醫護怎樣盡忠職守,不眠不休地搶救同照顧同病人,有些甚至因此犧牲性命,那些情境,而家依然歷歷在目。
香港的醫護人員能夠在高危之下,緊守崗位,為病人最大利益著想,都是因為對自己的專業和操守有嚴格要求,不單止是醫療知識同技術,更重要是操守,是醫德。這是香港賴以同其他先進城市看齊的重要因素。香港之所以有別於中國內地其他城市,是因為香港的國際聯繫,以及行事規範可以和國際先進城市接軌,香港的經驗值得內地借鑑。
林議員,同其他修訂議案的議員所提出的具體建議,大部分我都沒有意見。特別例如怎樣令在大灣區工作的香港人可以避免雙重繳稅,香港政府應該積極同內地政府商議。但我仍然要強調,兩地的制度不同,內地辦事方式同香港不同,法治觀念亦不同。無論內地怎樣放寬香港人前往投資、創業同就業,關鍵仍然是香港人是否能適應內地的制度同文化。
至於推動大灣區旅遊一體化,真的要看是提升質還是量。如果是為了提高旅客人數,相信香港不少市民會有保留,最主要是香港乃彈丸之地,實在很難承受過量的旅客,特別如果大批旅客佔用香港人也不夠用的康樂和郊野設施,這樣反而會增加磨擦,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所以要好小心處理。近年香港和內地多了磨擦同矛盾,我們不可以視而不見,怎樣加強區域合作之餘,小心處理香港因為地方小,缺乏資源,承載能力有限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磨擦亦十分重要。
至於推動專業資格,我覺得不適宜操之過急,畢竟兩地行事方式、專業要求和文化都不同 ,我認為目前來說,在符合《基本法》保障專業自主的前提下,推動專業發展和交流會比較合適。我這樣說並不是出於保護主義,我們十分珍惜香港一套行之有效的專業培訓和認證制度,以及透過專業自治規範各專業人員的行事同操守,而同時,香港是一個開放城市,任何人,不論他是內地人還外國人,只要考獲香港的專業資格試,若果需要實習,完成實習,他的專業就會獲得認可,可以在香港工作。同樣,香港專業人員要到內地執業,亦要考獲內地的相關專業資格。資格互認相信是一個長遠和要小心處理的課題。
最後,無論是加強區域合作,還是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政府推動的同時,不要忘記香港的強和弱項,亦不要再予人向內地「攞著數」的印象。因為香港確實有她獨特的貢獻,我們不應該妄自菲薄。
本人謹此陳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