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高宗年代,公元968年(戊辰),金兵圍攻徐州。史書上描寫了徐州淪陷前夕的食物短缺程度:「徐州軍民老弱僅數千,而勝兵居半,又有楚州將兵二千四,縣民兵約五千,共不滿萬人。圍城初有野豆野麥可以為糧,後皆無生物... 城中絕糧,至食草木,有屑榆皮而食者。」[註二]
明朝徐光啟的《農政全書》記載了這種食法:「本草有榆皮,一名零榆。榆皮味甘,性平無毒。救飢:採肥嫩榆葉煠熟,水浸淘淨,油鹽調食。其榆錢,煮糜羹食佳,但令人多睡。或焯過曬乾備用,或為醬皆可食。榆皮刮去其上乾燥皴澀者,取中間軟嫩皮,剉碎曬乾,炒焙極乾,搗磨,拌糠麧,草末蒸食,取其滑澤易食。又雲:榆皮與檀皮為末,服之令人不饑。根皮亦可搗磨為麵食。」[註三]
《農政全書》記載,榆樹可用來救飢,除榆葉可以食外,榆皮取中間軟嫩皮,曬乾、焙乾、磨碎、服之令人不饑。根皮亦可搗磨為麵食。
榆樹(學名:Ulmus pumila L.)是榆科、榆屬植物。分佈於中國、朝鮮、韓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土庫曼斯坦、蒙古等地;在中國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區 [註四]。榆樹可高達25米,胸徑1米;幼樹樹皮平滑,灰褐色,大樹皮暗灰色,不規則深縱裂粗糙。榆樹葉,橢圓狀卵形、長卵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葉面平滑無毛,葉背幼時有短柔毛,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 [註四]。
[註六] By Tiarescott - TerraNova, le désert de Gobi, CC BY-SA 3.0
不過,樹有千種,自古以來,暫時只有榆樹被記載食用充饑。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