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9

肺炎系列 (776) 另類減低死亡率的方法?

減低COVID19死亡率的方法。做好預防工作,個人衛生、環境衛生、戴口罩、打預防針。我早在2020年1月說了,至今仍然適用 [註零]。

  

死亡率,是百分比,也是分數。

  • 分數,分子和分母。分數源自拉丁文中 frangere這字,意思是打破、斷裂,英文是 fraction。
  • 分母在下格,即是一件東西分做多少份;分子在上格,代表當中佔有幾多份。
  • 分子數字愈大,實際數值愈大;可是分母數字愈大,實際數值愈小,試想想一件東西切得愈多份,份量愈小。
  • 百分比 (%) 是加了工的數字,經加工後的數字,可以令人產生錯覺的。

另類減低死亡率的方法?

理論上,如果減少分子數字,實際數值便會減少;又如果,增加分母數字,實際數值也會減少。

是咁的,死亡率的故事,由2022年2月19日開始說起。

  

2月19日

2月19日,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由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2月18日,本港有46宗COVID-19感染者死亡個案,當中只有6名死者曾經接種COVID-19疫苗,其中3人接種兩劑科興疫苗,1人接種兩劑復必泰疫苗,2人曾接種一劑科興疫苗 [註一]。

2月21日

2月21日,許樹昌指,內地專家提議本港可以在每日疫情記者會上,交代死亡個案的資料,包括是否長期病患及有否接種疫苗等,以免引起公眾恐慌 [註四至五]。

2月23日

衞生防護中心初步分析首102宗死亡個案,只有7人打齊兩針,即逾九成人未打疫苗或未打齊疫苗 [註六]。
  • (陳仔註:衞生防護中心首先以死亡數目作為分母。)

2月24日

張竹君表示,第五波首102名死者,僅7人曾打兩針,其餘沒打或未完成接種,以146名死者作基數,病發死亡率為0.3%,前四波疫情累計死亡率為2.2%。她說,沒打針者死亡率為0.54%,已打針者則0.03% [註七]。
  • (陳仔註:衞生防護中心雖然改變了分母的數字,但是卻沒有在同一篇幅列出分母數字的來源。)

  

3月7日

3月頭,衞生防護中心在同心抗疫網站,發表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報告最新數據 [註八]。當中仍是:第5波死者,超過90%人士未接種兩劑疫苗

3月19日

陳仔公開預計疫情,當中第六點,在香港,將會大幅調整確診病例的數字

  

3月20日

某個星期日,某報章頭條,有點爆 [註九]。
  • (陳仔註:以死亡數目作為分母,更加用以打針染疫死者作為分母。上文已經提過,陳仔認為不應該將死亡數目作為分母。)
同日夜晚,政府澄清有關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接種疫苗情況的報道 [註十]:
  • 有傳媒聲稱分析從醫院管理局所得的數據而對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個案接種疫苗情況作出誤導性報道,政府發言人表示遺憾... 
  •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現階段掌握有關死亡個案及已作分析的初步數據,第五波疫情的首5435宗死亡個案中,約88.3%的人士未有接種兩劑新冠疫苗。
  • 已接種至少兩劑新冠疫苗患者的死亡率為0.09%,而接種一劑或未有接種的則分別為0.7%及2.58%,顯示接種疫苗絕對有助降低死亡率 [註十]。

3月21日

在3月21日下午的疫情記者會上,《明報》記者再次要求,衞生署交代每個年齡層,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疫苗後的死亡率,「幾時有機會有呢個數據?」但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則表明,「我就唔會喺度(疫情記者會)逐個逐個講」 [註十一]。

3月25日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政府高層記者會上表示,在新冠疫情中,本港死亡個案的計算方法,醫管局、衞生防護中心和專家們都認為要認真進行分析。正如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教授講的一樣,這其中的大部分死亡個案或與新冠病毒無直接關係,內地專家亦抱有同樣看法 [註十二]。

3月27日

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指初步分析顯示,新冠死亡個案中約四成是因新冠病毒而致命,另外有三至四成個案似乎未必與病毒有直接關係,餘下兩成因在入院前或入院時已過身,難以分辨死因 [註十三]。

3月28日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認為,本港目前感染新冠病毒人數,應遠多於官方數字,如果按100多萬感染者計算死亡率,不太準確。若按推算已有400萬人感染來計,死亡率是0.18%,略高於流感的死亡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相信,實際染病人數會多過官方數字,但實際死亡率應如何計算,需日後整理資料再分析 [註十四]。

[註五] 內地專家赴威院交流,許樹昌:研究清楚公布病人死因免恐慌。香港01,2022-02-21
[註六] 第五波累計188人離世,首102宗死亡九成未打針!文匯報 2022-02-23

陳仔報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