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7

肺炎系列 (696) 在香港,抗疫政策要跟隨一國


不要難為專家,請大家熟讀國家的抗疫指示:“動態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學選擇。人民日報 2022-02-07 [註一]:
在當前香港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卻有人歪曲“動態清零”含義,質疑特區政府的防疫抗疫舉措,不負責任地提出香港應放棄“動態清零”,實行所謂“與病毒共存”的“躺平”策略。如任由錯誤論調大行其道、混淆視聽,將動搖香港全社會的抗疫信心,影響抗疫成效。...

  

動態清零,來自一國

最早出現「動態清零」一詞,在2020年6月的中國政府網:

北京基本完成“應檢盡檢”人員動態清零,6月28日,根據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35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截至6月28日12時,全市累計完成核酸採樣829.9萬人,已完成檢測768.7萬人,基本完成“應檢盡檢”人員動態清零 [註二]。

在香港,一年後的2021年9月,動態「清零」一詞終於出現了,文匯報:香港當務之急仍然是提升疫苗接種率,持續實現動態「清零」,繼而爭取與內地協商有條件通關,千萬不能選擇「與病毒共存」,以免防疫成果前功盡棄 [註三]。 

2021年11月,特區政府與內地就通關在深圳舉行第二次疫情防控工作對接會議,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指,會繼續維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和「動態清零」的策略,守好國家的南大門,確保通關後不會為內地帶來額外的公共衞生風險 [註四至五]。

  

外防輸入

外防輸入」一詞,最早出現在2020年1月的中國新聞網:會議強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要充分認識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加強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外防輸入、內防擴散,進一步把全社會動員起來,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好這場人民戰爭 [註六]。

在香港,2020年9月,「外防輸入」一詞第一次出現在香港政府文字中:跨境管制措施的目標是外防輸入 [註七]。

  

內防擴散/ 內防反彈

內防擴散」一詞,最早出現在2020年1月22日的中國新聞網:湖北日報評論員:湖北:“內防擴散、外防輸出” 落實疫情防控屬地管理責任 [註八]。最早出現「內防反彈」一詞,在2020年3月的中國新聞網: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疫不可鬆勁兒![註九]

在香港,2020年10,「內防反彈」一詞第一次出現在香港政府文字中:縱觀全球疫情仍然嚴峻,每日確診數字創新高。雖然香港最近持續緩和,但抗疫工作需要集中外防輸入丶內防反彈,準備應對下一波,不能鬆懈 [註十]。

內防擴散一詞第一次出現在香港政府文字,是在2020年11月的立法會會議上:政府現時的工作重點是把防控疫情和管理感染的工作納入成為社會日常運作的新常態,務求盡量減少新增個案。按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原則,我們一方面於各出入境口岸嚴格實施防疫管制措施,包括對入境旅客進行檢測、檢疫,遏止任何病毒進入社區的機會 [註十一]。

  

小區清零

小區清零」一詞,最早出現在2020年2月的中國人民網:玉溪市隔離封閉小區清零 [註十二]。

在香港,2020年11月,林鄭說:你知道內地有整套系統,有小區管理,可以送菜送飯,諸如此類,香港沒有這套系統

在2020年12月,「小區清零」一詞第一次出現在香港政府文字中:政府執行強制檢測公告,以求達致須檢必檢,小區清零 [註十三]。

  

立法會文件

最近一次政府當局向立法會及公眾提供的文件,在2021年10月:面對反覆的疫情,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並須採取一切「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措施嚴控疫情,以及進一步增加防疫措施的精準度,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保持「清零」[註十四]。
(一)外防輸入
(二)內防擴散

  

科學

林鄭特首在宣讀施政報告時說:「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每一個決定都是基於科學、專家意見和掌握的資訊,從沒有滲入任何政治考慮。」[註十五]

“動態清零”是我國現階段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科學有效防控策略 [註一]。

   

結語

不要難為專家,請留意國家的抗疫指示。

  

參考資料


陳仔報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