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2

香港醫療人力規劃前前前傳 - 25週年紀念(1992)


馬克思:「歷史不斷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History repeats itself, first as tragedy, second as farce.” Karl Marx 

[註1]

上回提要,在上一篇《香港醫療人手前傳 - 龍門任政府搬》[註2],記述了1998年前後,政府稱醫生人手過剩,醫管局要減聘醫生,其後推出肥雞餐請員工離職的歷史,以印證在政府一向對公共醫療服務和巿民病人的健康,只是一個「錢」字。

其後有師兄尹醫生寄給我1992年的剪報,證明無論回歸前的港英政府,抑或回歸後的特區政府,對待對公共醫療服務和巿民病人健康的態度,25年來都是「歷史不斷重演,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註3]。

話說25年前...

1992年6月,醫管局檢討當時的醫療服務需求後,認為只要聘請159名實習醫生已能應付已有及計劃發展的醫療服務,衞生署該年則聘請24名實習醫生。217名應屆醫科畢業生中,約有30名實習醫生不能繼續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 [註4, 5]。實習醫生組織起來召開大會,在傳媒面前指出當時公營醫療服務的苦況,質疑政府有何理據不吸納更多醫生。 
  • 實醫習生代表指出香港的醫生和人口比例為1:982,落後於歐美國家,加上其中只有約40%服務於公共醫療機構,超時工作情況嚴重  [註6 東方日報19920614]
  • 出席會議的見習醫生亦指出……他們又質疑現時公立醫院的門診輪候時間每次長達3至4小時,一些非緊急的手術,一般因醫生不足而須排期近一年,可見醫生供應短缺的現象,但醫管局仍說現時只需百多名醫生,實令人懷疑其可信性 [註7 星島日報19920614]




  • 三個醫生協會至昨日為止已收集得600個醫生簽名,要求衞生福利司立刻撥款給各公共醫療機構,以吸納17名至今仍未受聘於醫院管理局的見習醫生 [註8 華僑日報19920622]
醫管局執行總監楊永強
  • 在1992年4月24日,楊永強表示,每年約有60%畢業的醫科學生不在政府醫院任職,因此他並不擔憂醫管局內出現醫生飽和的情況 [註9 明報19920424]
  • 兩個月後,楊永強承認目前以實際人手計算撥款的原則,該局無法長期全數招聘見習醫生 [註10]
  • 楊永強稱……他又奇怪為什沒有人質問衞生署,醫管局並無責任為所有實習醫生提供職位 [註11 東方日報 19920611]

兩大醫學院
  •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楊紫芝教授……表示,政府是有道義上的責任,提供就業機會予剛畢業的見習醫生,藉此給予畢業生接受專業訓練的機會,否則醫生的質素將會下降 [註12]
  • 香港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梁憲孫,認為政府人力資源的估計既不準確亦不認真,所以才會出現一方面要求加收學生,一方面又未能完全聘用的情況。他說,假如這個情況繼續出現,可能報讀醫學院的人數下降,影響醫學生質素。對於今屆未獲醫管局聘用的見習醫生,梁憲孫表示他們可以選擇其他出路,例如到衞生署任職,留在港大任教員,亦可當私人執業醫生 [註13 新報19920613]
  • 對於醫管局未能聘用本屆所有見習醫生,中大醫學院副院長李國章表示感到十分驚奇……他指出,兩年前政府表示醫生人手短缺,所以要求兩所大學加收醫學生,於是兩大分別多收了20名醫學院新生,即兩所大學由每年合共招收290人增至330人。但現在醫管局卻未能聘用所有見習醫生,這是不合乎情理的 [註13 新報19920613]
  • 中文大學候任醫學院院長李國章教授表示,醫學院是負責教育新一代醫生,因此所有講師都必須取得專科院士資格才能擔任,絕不可能聘請無經驗的實習醫生 [註4 天天日報19920613]


政府高官

  • 衞生福利司黃錢其濂回應說,香港並非共產國家,不能為所有大學畢業生安排工作崗位。本港是自由社會,額外的人力資源可向勞工處求助 [註11 東方日報 19920611]
  • 衞生署長李紹鴻指出,無論見習醫生選擇哪一種職業,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都會被肯定 [註8 華僑日報19920622]
  • 首席助理衞生福利司張雲正則重申醫管局調撥資源的彈性比政府部門大,至於該局財政運用是否適當,政府在本月內將獲醫管局首次呈交的財務報告 [註10]。
[註8 華僑日報19920622]

立法局議員

  • 三位立法局議員梁智鴻、林鉅津及林鉅成均指出,由於醫管局已不承認過往醫務發展諮詢委員會所計算的人手編制,故港府有必要重新制定一套人手編制,讓巿民大眾了解目前醫療人手是否已達飽和程度;此外,三位議員均認為現時港府用於醫療的開支並不足夠,增長率亦不及醫療通脹 [註15 天天日報19920614]
  • 立法局議員林鉅津說,政府的醫療預算長年偏低,是提高本港公共醫療服務的最大阻礙。他說,6、7年來港府的醫療開支只佔本地生產總值的2%左右,這是不合理地偏低的比例。同時醫療成本的加幅比通脹約高一倍,因此醫療預算實際上是在縮減 [註16 信報19920614]

那些年,醫管局以短期合約形式聘請該批醫生,事件才暫告一段落 [註12]

25年後的今天

政府又再說醫生人手不足,8年間將醫科生增加接近一倍。現任局長,候任特首如是說:
  •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在2017年5月29日衞生事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表示:「我們政府亦都有一個政策,起碼現在有一個政策,我們認為在香港兩所醫學院畢業的醫生,最適合的安排應該都是受聘於醫管局或者衞生署或者大學,先接受培訓,然後有一定的培訓才……當然這個要他願意……培訓到一個程度,他可以出去外面巿場私人執業。所以在政府來說,現在都應該有一個政策,就是我們會務求在大學、衞生署和醫管局能夠聘用所有當年畢業的醫生。這點我講得很清楚。」[註17] 

  • 林鄭月娥2017行政長官選舉政綱 6.29:制定長遠醫護專業人手政策,投放資源,確保全數本地醫科畢業生受聘於公營醫療系統,並獲培訓機會,以穩定專科醫生供應,發揮各醫療專業所長,並提出措施為公營醫療機構挽留人才 [註14]。 

練習題

在香港醫療人力規劃問題上,做官的答案很簡單,不同年代標準答案歷久常新:
大部份年份,任何問題都推說是人手不足 [註18-19]。
  • 開新醫院新部門,人手不足
  • 輪候時間,人手不足
  • 醫委會改革,人手不足...
人手過剩時,假如你是XXX,可以用標準答案如下:
  • 醫管局高層:由於資源所限,醫管局不能吸納所有醫科畢業生,醫管局亦非醫生的唯一僱主  [註10][明報1997年6月18日][大公報 1997年]
  • 兩大學教授:反對削減醫科生學額  [明報1997年6月13日][註4, 12-13]
  • 政府眾高官:跟醫管局溝通,檢討大學學額,可向勞工處求助,不能為所有大學畢業生安排工作崗位 [註11 東方日報 19920611][大公報 1997年]
  • 立法會議員:鬧政府,然後投贊成票。

結語

感謝尹醫生提供1992年的舊剪報。也要多謝各位前輩楊紫芝教授、李國章教授梁智鴻醫生李紹鴻醫生楊永強教授、梁憲孫教授、林鉅津醫生林鉅成醫生黃錢其濂在1992年精釆的回應,歷久常新

我想再次指出...
  • 政府說醫療人手不足,政府只是給大家講出事實的一半。
  • 政府「口裡說不 (夠人手),身體卻很誠實」。
  • 醫生和病人的健康,在政府眼中最後都只是一個「錢」字 [註2] ,量入為出。
不久將來,醫管局又再說資源有限,政府又說沒有責任確保所有畢業生都有工作,你們可以私人執業,可以做其他工作。無限輪迴,「歷史不斷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歷史何時再三重演?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註1] Quote of the Day : History repeats itself, first as a tragedy, second as a farce. 歷史不斷重演,第一次是悲劇,然後是鬧劇。明報20170112
[註4] 醫管局慎用資源,醫學生畢業失業,三十醫生無法進公立醫院實習。天天日報19920613
[註5] 見習醫生集體炮醫管局,不獲全數聘用壞服務質素 憂慮削減醫療先兆,稍後約見港府反映。新報19920614
[註6] 醫服務不足,畢業却無工做,實習醫生促請政府,重新規劃醫療發展。東方日報19920614
[註7] 病人無醫生,醫生無人請,杏林怪現象,醫學生訴苦,立法議員要求正視解釋。星島日報19920614
[註8] 三個醫生協會要求衞生福利司,撥款給公共醫醫機構,吸納未受聘見習醫生。華僑日報19920622
[註13] 醫管局打破「金飯碗」美夢,部分準醫生迫做待業青年,未能全數聘用準醫生,被指浪費納稅人金錢。新報19920613
[註14] 林鄭月娥2017行政長官選舉政綱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