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便喜歡音樂,小學曾參加兒童合唱團,中學在學校音樂堂只有木童笛,已經很開心,很用心上課,也會在家練習。有一個小技能,就是聽一首歌兩三次,便能記住,而且可以用琴或木童笛簡單奏出來,可惜可是家貧,沒錢學樂器,也沒有學樂理,音樂的路止於木童笛。這也說明了光有天份,後天不努力,也是徒然。
大學了,讀書很大壓力,星期一至六每天朝八晚十二共十六小時,只有上課和溫習。星期日早上,會走到灣仔堂崇拜聽歌,下午回去繼續溫習。有次參加了灣仔佈道音樂會,聽到《為愛傾流》十分感動,詩班唱得很好聽,可是沒有認信。
遇到女朋友,想和她一起唱卡啦OK,她斷言拒絕,失望之際,她說想唱歌,請到崇拜一起唱,結果只好跟她到教會好了。為了詩歌,我去教會;因為她,我來到這教會,其後受浸、結婚、生女兒、還做了執事,轉眼二十年。曾經參加敬拜,上台唱歌,十分欣喜。後來大女兒出生後,時間問題無法繼續。年前教會發生事故,開會時有老人家説詩歌敬拜時間太長、站立太久、詩歌太新、打鼓太嘈,要求減時間、唱舊歌。那刻眼淚在心裡流。
我們都因不同原因而來到教會,有人流連球場被師母帶回來、有人因家人去世、大病之後,然後信了。形式重要嗎?給大家分享了詩歌可以吸引人到教會,電影《修女也瘋狂》說明這點。英數班、唱流行曲、打鼓、看電影、夏令營等年青人的活動也是一樣,小平有云:「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
為了詩歌,我去教會;因為她,我來到這教會,都是上天的安排,感恩。
陳沛然執事敬上
丁酉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