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

抗疫容易、闢謠難...




問:今次的經歷對你有沒有什麼啟發呢?

  • 塞翁失馬,公眾有機會認真討論一次,而醫生一方也有一個好機會,理解公眾對專家的看法。


問: 身位一位醫生同埋立法會議員,相信你以前已經有好多機會要同其他人討論一些公共醫療的問題。你覺唔今次特別難?點解?

  • 不覺得特別難,自從入立法會,大開眼界。
  • 在醫生世界裡,人命和病人最重要,我們為了救人,可以犧牲時間、金錢、甚至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 可是,公共衞生,往往是不受歡迎的。
  • 例子,停課、吸煙危害健康、酒
  • 本港每年約有5700人因吸煙致病死亡 [www.cancer-fund.org]



問:你認為今次的質疑同香港現有的背景有關?例如有好多人會話,之前政府的醫生講過飲鉛水都唔會有事,已經埋下了大家不信任醫生的伏線。你同唔同意今次有咁多質疑,本身有一些遠因?同香港現時的社會和政治環境有冇關?

  • 同意,和政治環境有關



問:今次事件發生之後,坊間好流行一種態度,話各有各道理,冇話邊個一定啱,大家自己選擇算啦。會點樣睇呢種好聽就叫息事寧人,唔好聽就叫和稀泥的講法呢?
同意
獎門人,打和 super
今次我只是 fact check,因為有些講話太離譜,例如
  • 用母雞製作疫苗
  • 打疫苗會病和散播病菌
  • 疫苗裡發生突變 mutation

問:有冇一些比較好的方法可以做好溝通的說服的工作呢?舉個例,個討論的其中一個關鍵位是疫苗的「有效率」,但我好少見到有傳媒解釋呢個數字其實應該點解,然後市民就各自各去理解。例如有人會話「百分之五十嘛,即係『一係入一係唔入』囉,即係冇用啦」。無可否認,相對於一些比較抽象的統計概念,市民關心的係自己,畢竟命就只得一條,冇得輸左再玩過。可以點處理公共政策同個人期望的差距呢?

  • 香港人事事講求「有效率」,可是疫苗的理據,是相對風險 Relative Risk,確實是一些比較抽象的統計概念。
  • 簡單而言,有人說打完疫苗都會中流感,我同意,打疫苗不是太空防護罩,打針和無打針都會流感,只是打了疫苗相對風險較小。仍然很抽象啊...
  • 舉例說,小朋友坐車戴安全帶:
    • 點解戴咗安全帶仲會有交通意外
    • 有美國數據指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降低了幼兒的死亡率大概50% [1]... 「百分之五十嘛,即係『一係入一係唔入』囉,即係冇用啦」??
    • 戴安全帶有嚴重副作用喎,有無聽過 seat belt syndrome [2]
    • 一定係收咗車廠錢,所以先宣傳安全帶。 
    • #曲線要表明



問:一般市民未必有好多科學根底,好多時候見到一大堆化學符號就已經驚定先。有冇錦囊可以俾各位觀眾,點樣面對呢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呢?例如我地好多時都會見到兩個完全唔同的立場,後面都好似有好多數據支持咁,好難唔會驚喎。
  • 我小時後,媽媽教我,讀書目的是,明白事理,分是非黑白。《禮記·中庸》:慎思之,明辯之,駕行之。
  • 如果遇到完全唔同的立場,我建議三個"不":一,不要立場先行;不要二手資料 (最原本的文件、原始數據)三,不恥下問 - 當我們要求下一代學習通識教育,目的是:
    • b. 從不同情境中(例如文化、社會、經濟、政治和科技)經常出現的當代議題作多角度思考;
    • c. 成為獨立思考者,適應個人和社會環境不斷轉變的情況而建構知識;
    • d. 培養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創造力、解決問題、溝通能力和運用資訊科技能力 [3]


時間
  1. 2016-05-13 仁濟瑪嘉烈 疑延誤處方特敏福 流感亡6歲童父母哭訴醫院疏忽 [4];兩個月後,香港兒科醫學院才出來澄清,特敏福不能醫治腦炎,還要用4版高深的英文技術文 [5]
  2. 1992年有文獻說飲酒對心臟可能有保護作用 [6 the Lancet],醫學界結果花了20年時間,認真找數據、做研究,近年才能証明酒是致癌物質 [7 WHO]

陳沛然醫生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