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31

我在3月寫了35篇文章



3月有31日,竟然寫了35篇文章講解不同事項。題材包括立法會、財政、財委會、醫療、消防、麻疹、疫苗、足球、音樂、創科、交通。

星期六日是家庭日,休息一下,負責陪女兒看書和做功課。

沛然上

2019-03-30

新加坡消防4月11日起不再載送非緊急患者到醫院



新加坡消防星期五宣布新政策:4/1號起不再載送非緊急患者到醫院。救護科長受訪時表示:不會拒絕任何報案,會派人到現場評估,非緊急案件一律不送醫,或建議去診所,要去醫院自己想辦法去。

在香港,每年急症室有220萬人次,當中大部份(3份之2),大概150萬不是急症,大量非急症坐在急症室大堂輪候,急症室怎會不爆滿?

香港急症室,提供一年365日無休假、24小時、全天候 (包括8號風球、紅雨及黑雨)、包醫生護士服務、包藥物抽血X光檢查、免費救護車直達、派籌無上限、不能封頂、一定要包底的醫療安全網。

SCDF will no longer take non-emergency patients to hospitals

2019-03-29

為了討論怎樣減少開會,醫管局成立專責小組開多幾次會...

首先我要重申,我不是反對開會,管理一個7萬人的機構,開會是應該的。我只是要求,在一年52星期裡,每年流感高峰期的4至6星期,由總部開始以身作則,不叫開會議,大家專心應付病房爆滿,落手照顧病人。

醫院管理局內務會議在2019年3月28日通過成立專責小組,檢視和理順行政效率 [註一,醫管局新聞稿]。

以前,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
今天,開會是為了開更多的會。

(網上圖片 - 少林足球)

不能說的秘密

我們都知道,中高層每星期都要開不同的會議:部門、醫院、聯網、總部等等。
有顧問醫生向我說,開會和行政工作的名稱五花八門:
  • 所有總部主持或在總部開的會議,包括 IT, COC, CC,Q&S, Drugs 和 Training courses;
  • 醫院層面的行政會議,包括 Drug, IT, Q&S, Accreditation, Tender board, Credentialing, Strategic Plan, HGC, Hospital management meetings;
  • 和病人服務沒有有直接關係的行政:Annual Plan submission, procurement process of medical equipment, progress reports: COR & annual plan deliverable, medical reports, leave approval, SDR.
  •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QI), Advanced Incident Reporting System (AIRS), Sentinel Event Policy, HA Convention, 
  •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me (PPP)
  • Surgical Outcomes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Programme (SOMIP)
可是,我在2016年11月問醫管局,在2016年1至3月流感高峰期時,醫管局總部、各大醫院總共有多少次會議?[註二] 政府在2017年1月回覆,在2016年1至3月期間,醫管局共召開4次有關內科、骨科和急症專科的內部會議。每次會議平均有24名醫護人員出席 [註三]。
我在2019年2月再問醫管局,在2018年1至3月流感高峰期間,在醫管局總部大樓內共開了多少次會議?答覆也是4次...
我認真地問了兩次,1至3月流感高峰期間,在醫管局總部大樓內共開了多少次會議?得到的回覆是4次。我會fact check 的。其實知道醫管局總部大樓內有幾多間會議室,每間會議室都有預約紀錄,每次開會都會有會議紀錄。我明白只是不能說的秘密,我明白的。

溝通失效 Communication breakdown

我認同總部有政策,要透過開會收集意見和傳遞訊息,例如加一種新藥,總部開完、聯網開、醫院開、部門開,將新訊息一層層傳遞下去。這就是開會其中一個源頭,可是傳遞訊息效果十分差,大部份前線沒有開會的收不到訊息,上情不能下達。

相反,前線遇到的問題,層層管理層層隔絕,下情不能上達。結果護士連續兩年出來示威,說護士人手不足。


漸進地大家都忘了初心

醫生護士的本業,就是落手照顧病人,不是開會。
醫院管理局的工作,就是管理醫院,而不是開會。

要求召開緊急業界會議商討麻疹疫情和疫苗的事宜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

陳教授台鑒:

要求召開緊急業界會議商討麻疹疫情和疫苗的事宜 

        近日麻疹爆發。截至昨日,衞生防訪護中心共錄得31宗確診個案,而多名患者在機場工作。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亦指出,麻疹疫症第二輪傳播可能出現,情況嚴峻。另外,本港私人診所及醫院麻疹疫苗數量緊絀,加上有大量境外人士來港「搶針」,勢必影響本地有需要接種疫苗的市民。

       本人要求召開緊急業界會議商討麻疹疫情和疫苗的事宜,與局長共謀對策,全力應對當前麻疹危機。

        順頌
台安


立法會議員陳沛然醫生謹啟 

2019年3月29日

從GEM看香港創科的困局

G.E.M.13歲時參加唱歌比賽的舊照。(網上圖片)

香港人,去內地打出名堂,創立了一套新風格。然後...

內地公司蜂鳥音樂早於2009年和2015年在大陸和香港,分別為「鄧紫棋」和「G.E.M」兩個名字進行了商標註冊。這意味着G.E.M於註冊期限之前,都不能再用自己的名字進行商業和音樂活動,甚至連發行唱片都不能。加上她之前創作的歌曲版權全歸經理人公司所有,即她11年的心血可能因為離開公司而失去了。

這首MV就是GEM的youtube 頻道最後一首歌。

陳沛然醫生議員上
2019年3月

建議成立「醫療應急基金」


特首於2018年1月冬季流感高峰期間,額外撥款5億元予醫管局,藉以紓緩前線護士之壓力。追溯2003年沙士期間,醫管局也曾獲得額外撥款2.177億元以應對沙士危機 [註一]。除以上例子外,大部份時間當醫管局遇到突發事件所引起之額外醫療需求,往往須動用醫管局儲備。但儲備並非穩定收入來源,而大多數時間醫管局也是捉襟見肘,前線同事只能啞子吃黃蓮,捱義氣加班。而向政府申請撥款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故遠水不能救近火。偶發事件之花費又很難於下一個財政年度納入經常性開資。故這類「及時雨」式的短期紓緩措施能解燃眉之急,但在操作上必須要靈活及快速審批,方能達「應急」之效。緊急情況如:
  • 季節性流感 (seasonal influenza)
  • 新發傳染病 (novel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 大型突發之災難如嚴重車禍、空難、海難及自然災害等緊急事故
我和袁國勇教授及向財政司司長建議成立「醫療應急基金」, 用來應付公營醫療服務所遇到的緊急情況。不管是100億用利息3至5%,或是幾億基金現錢支付,由食物衞生局局長審核,再從基金提取用利息款項以作短期救急之用。

傳染病和疫苗問題老是常出現

  • 2015年3月,甲型肝炎個案飆升,一個月30宗,爆發了,懷疑受污染藍莓 ,大家很緊張 [註二] 。結果全年只有138宗甲型肝炎;
  • 2016年2月,寨卡病毒,在中美洲等地持續擴散,孕婦感染寨卡病毒會引致胎兒出現小頭症,大家又很緊張 [註三] 。結果全年有只有2宗;
  • 2017年,大家在忙濫用抗生素話題 [註四];
  • 2018年2月,一段電話錄音,內容似是而非,在不同 WhatsApp 群組瘋傳,"疫情" 嚴重 [註五]。
  • 2018年5月,我收到超過300宗有關在香港HPV疫苗的投訴,我和辦事處職員忙著跟進和回覆 [註十]。
  • 2018年7月,爆出劣質「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合一疫苗」[註十一]
  • 上一次,2018年8月,登革熱爆發,一個月有40宗,大家很緊張 [註六]。封獅子山57天 [註七],結果全年有163宗登革熱 [註八]。 
今次是麻疹,自從上周確定香港國際機場出現麻疹爆發個案後,衞生署認為要預留足夠疫苗給真正有需要的人士,在機場設立抽血站,以先導計劃方式,為自願提供血液樣本的機場員工進行麻疹血清測試,抽取約100位機場人員的血液樣本。對麻疹抗體(IgG)檢測呈陽性者已對麻疹病毒有免疫力,無需再接受麻疹疫苗接種 [註九]。

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指,在1967年或之前出生的人士,大多都感染過麻疹,對麻疹有免疫力,但在1967至1977年出生的人士大多只接種過一針疫苗,建議市民如需到麻疹爆發高危地區需要補打疫苗 [註十二]。

根據政府統計處,按年齡組別及性別劃分的人口,2018年年中,40-54歲人口共有170萬人 [註十三]!如果抽一次血或打一針$500,錢 $500 x 100萬 = 5 億。我們無可能一次過叫100萬人去抽血或者補打針,銀行都會擠提。所以必須要集中資源留予最有需要及高危的人士。

故此,我聯同袁國勇教授和龍振邦醫生,向財政司司長建議成立「醫療應急基金」。

100 億元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的由來


【明報文章】 財政司長公布2019/20 年度財政預算案, 會預留100 億元設立公營醫療撥款穩定基金,作為醫管局面對突發情况而需額外開支的不時之需。這100 億元基金受到一些質疑,例如有批評欠缺具體方案,最終擺着動用不了;亦有建議醫管局用基金來發展基層醫療和新服務。這個100 億元基金是我這兩年聯同袁國勇教授和龍振邦醫生所倡議。為何有此建議及期望如何運用基金?在此作一些解說。

醫療需求不會因政府削支而暫緩

據政府一般收入帳目數據, 回歸後政府由2003/04 年度起,連續5 年向醫管局提供的經常撥款都比2002/03 年度減少;至2008/09 年度才重新超過2002/03 年度水平。當年因亞洲金融風暴、科網爆破,經濟轉壞,由2000/01 至2003/04 年度政府財政都出現赤字,2003/04 年度財政儲備更只能應付政府13 個月開支。政府理財一向量入為出、「睇餸食飯」,為求盡快達至收支平衡,於是削減包括醫療等多項公共開支。但人口增長和老化不會因政府削減開支而暫緩,市民也不會因該年醫療撥款減少而減少生病,公營醫療系統受壓甚至超出負荷是必然後果。

2003/04 至2007/08 年度那5 年,醫管局經常撥款比2002/03 年度累積減少70 億元。若當時政府已成立一個100 億元醫療撥款穩定基金,那5 年向醫管局的撥款至少可維持2002/03 年度294 億元水平,甚至因應需求增長,增加撥款,令醫管局不至因資助減少而加重醫護負擔或影響服務。2016 年,因應政府內部推出削減資源的「0-1-1」計劃,醫管局2016/17 年度也要削減0.5%經常撥款,有18 億元開支需醫管局自行填補,據悉該局需動用儲備填數。

有見及此, 我在2017 年9 月18去信財政司長建議成立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而袁教授和龍醫生亦於去年2 月12 日向財政司長建議一次過撥款500 億元予醫管局作種子基金,以年息約5% 計算,即醫管局每年可有額外25 億元資金供其靈活運用,免受經濟周期波動影響,但去年財政預算案沒有採納我們的意見。有鑑於袁教授和我的建議大同小異,經商討後,我們在去年8 月27 日再共撰建議書交特首和財政司長,最終司長在今年財政預算案吸納了我們的意見。

不同意用基金發展基層醫療

2019-03-28

麻疹回來了,不要過份恐懼,亦不需要自亂陣腳。


麻疹回來了

其實它一直都在香港。從衞生防護中心麻疹週刊 Communicable Diseases Watch 得知,每年麻疹個案在100宗以內,2014年有50宗,2016和2017年更在單位數 [註一]。2019年,直至3月28日,麻疹累積感染數字升至31宗 [註二],所以算是小爆發。



麻疹在全球多個地方一直為風土病。在東南亞,有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和泰國。在歐洲方面,麻疹發病率最高的國家為希臘、羅馬尼亞、意大利和法國 [註三]。
  • 2018年5月4日報導,日本3成麻疹個案在沖繩以外,遊日要留意幾個重災區 [註四,香港01];
  • 2018年4月6日報導,歐洲多國爆麻疹,病例年增3倍 [註五,經濟日報];
  • 截至2018年9月,美國在24個州確認了137宗麻疹病例 [註六,CDC];
  • 截至2018年8月,歐洲麻疹病例達到創紀錄的高位,有37人死亡 [註七];
  • 法國在截至2018年5月,記錄了超過2,500宗麻疹病例,其中包括3宗死亡和高住院率(22%) [註八]。法國的疫苗接種率是歐洲最差的,爆發並不令人意外。 在法國,只有不到85%的人接種了兩劑疫苗,它在過去十年中經歷了反覆爆發,包括在2011年有近4,000人受到感染 [註八]。
  • 研究發現,在美國各州麻疹的爆發熱點,可能跟父母可以選擇子女不接種麻疹疫苗有關 [註九,BMJ];
作為國際大都會的香港,在2019年1月訪港旅客人次一個超過6百萬 [註十],單是香港國際機場2018年一年的旅客人數高達7千4百萬人次 [註十一],從境外傳入麻疹,不足為奇。


不要過份恐懼

2019-03-27

探討香港足球系列 (三) 足球場的尺寸


我是足球員,在立法會大會上問關於足球場的問題,亦十分合理的 [註一]。

太太曾笑我說,無論去到香港哪個地方,我都會說若干年前跟某些朋友在那裡踢波,用足球場來做定位。我曾在不同的足球場上踢波,有些球場感覺怪怪的,好像正方形,又有些球場很窄,更有些球場很細小,在中場一腳可以直接射門。

故此,我認真地在立法會向政府提出質詢,上次我問了全香港五人足球場的尺寸 [註二],今次我追問七人和十一人場的尺寸。在2019年3月27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沛然議員的提問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的足球場,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的書面答覆 [註三]。

因應政府的答覆,我有6點觀察:

麻疹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近日香港麻疹 (Measles) 小爆發,大造新聞。我為麻疹找尋30年的資料,跟大家分享:

1967年

麻疹疫苗首次引入香港,政府於1967年將麻疹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當時香港只有一種單價疫苗 [註一 立法會文件,註四]。

1990年代

自1990年起由麻疹 (Measles),流行性腮腺炎 (Mumps) 和德國麻疹 (Rubella)("MMR")疫苗合併取代;

1996年,香港政府為所有的小六學童注射第二劑 MMR,自1997年起,香港引入第二劑MMR疫苗,時間由小六提前至小一。另外在1997年年底,進行了一次補打麻疹疫苗運動,向當年1歲至19歲的人尚未完成二劑,補打麻疹疫苗。
(麻疹運動順利結束) 衛生署發言人今日說:「麻疹運動自1997年7月28日展開以來,共有1,090,985名1至19歲人士接受疫苗注射,佔該年齡組別總人口的76%。」[註二]


2010年代

在2012年香港政府成立「確認全港消除麻疹委員會」[註三],監察消除麻疹工作的進度,並於2016年6月申請核實消除麻疹的工作。世界衞生組織(世衞)西太平洋區域消除麻疹區域核實委員會在2016年9月21日確認,香港已達至中斷麻疹病毒在本地傳播的目標 [註四]。

財務委員會審核開支預算的特別會議



財務委員會審核開支預算的特別會議 (衞生)




星期三的醫生議員


星期三是議員日,不用回醫院,今天做了很多事情:
1. 早上七時揸車送女兒返學
2. 開了九個小時會
3. 問了兩條口頭補充質詢
4. 問了一條書面質詢 https://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903/27/P2019032700291.htm?fbclid=IwAR1cyviaMGL5HFZud6hFnjpQi9wQC7n7egA9PCPa1ikmK7Jay0mee99-IS8
5. 另外寫了一條新的書面質詢
6. 投了票
7. 寫了四篇文章放在網頁
8. 完成了一篇文章將放在報紙
9. 回覆了十六份醫委會文件
10. 向幾位議員同事講解醫院逼爆的原因 = 沙士後全港整體和某些醫院內科病床減少。

最後趕回家照顧女兒。

由麻疹看人的口裡不一


麻疹 (Measles) 小爆發,大造新聞。第一此病可以預防 - 疫苗;第二,每年在香港患麻疹的人數大概是幾十宗,所說的爆發就是20宗。一個字:針。打針啦。

每年在香港,結核病 (俗稱 “肺癆”)  (Tuberculosis) 新症4000多人,2016年肺癌發病人數4900,肺癌死亡人數3700。一個字:煙。

無奈地在議會上、媒體上,麻疹爆發就好驚,煙和肺病肺癌無人提;還說疫苗有正反意見,煙和電子煙都說有爭議,有人反對。口裡不一,這叫偽善。

我就打齊針、又保存好打針記錄、更加叫人戒煙和禁電子煙。醫生就是有保護主義 - 保護市民主義 和 保護市民健康主義。

References:

陳沛然醫生議員上
2019年3月

2019-03-26

三隧分流



政府之前提出的議案,文字都幾空泛,補貼私人公司幾多都無寫清楚。由提出、撤回、再提交、第二次撤回,至今無人向我解釋及拉票。
準備好講稿,辛苦了政府內部為三隧分流做了大量工作的公務員,功虧一簣,徒勞無功。

https://www.legco.gov.hk/yr18-19/chinese/hc/papers/hc20190315cb3-429-c.pdf

2019-03-25

路加福音6:48-49


今日我在立法會人事編制會議上發言,引用了一個聖經故事告誡官員,路加福音6:48-49,有興趣者請翻查聖經。

網誌的總瀏覽量超過一百萬


我這個網誌的總瀏覽量在2018年已經超過一百萬,感謝各位支持。也感謝不同的網絡平台轉載:


第一位是<似是而非的訊息會害死人>,22萬點擊,遠遠拋離第2位的<香港醫療人手前傳 - 龍門任政府搬>。

當中十大最多人看的文章,都超過1萬2千點擊。

  1. 似是而非的訊息會害死人
  2. 香港醫療人手前傳 - 龍門任政府搬
  3.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醫生執業資格試
  4. E週刊專欄 - 寄給十年後女兒的信
  5. 閻王叫你三更死,醫生留人到五更。
  6. 感謝、感激、多謝、謝謝
  7. 航空機位超賣,怪罪於機師的世界 ...
  8. 給新醫生的信
  9. 內科和急症室爆煲鳥?
  10. 是醫生收費貴,還是藥費貴和儀器收費



陳沛然醫生議員上
2019年3月

2019-03-24

好在有港鐵...... 墊底



今早,東涌線和機場快綫出事,
機場快綫來往香港站和機場站的列車服務暫停,
來往欣澳站至東涌站列車服務暫停。

好在有港鐵...... 墊底。


陳沛然現場報導

律敦治足球隊十年第六次冠軍



球迷奇遇記,律敦治足球隊十年第六次冠軍。(2008/09, 2011, 2014, 2016, 2017, 2019)
(RTU / RHTWEH / RH&friends / RHTWEHPP)

今日足球比賽,分組賽被編入死亡之組,連和頭兩場在出局邊緣。
分組賽最後一場,我後備出戰右翼衛, 斬靚角球有兩個助攻,協助球隊5分首名出線。
#我是足球員,我也是領隊和球隊經理人,今年已經超額完成。



2019-03-22

Mental Health Policy in HK


Where can we find Mental Health policy?

Policy Address 施政報告  [註一]
在施政報告醫療部份,很少提及精神健康。
2018
  1. 基層醫療健康
  2. 疾病防控
    • ...已預留每年5,000萬元推行一個持續的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
    • 進行涵蓋兒童、青少年及長者的全港精神健康調查...
  3. 中醫藥的發展和定位
  4. 強化醫療服務
  5. 醫療系統可持續發展
  6. 完善公共衛生規管
2017
  1. 基層醫療健康
  2. 醫管局服務
  3. 不常見疾病支援
  4. 完善公共衞生規管
  5. 推動自願醫保及科研
  6. 中醫藥發展
在施政報告其他部份:

石綿 Asbestos


在2019年3月,有報道指,威爾斯醫院翻新工程懷疑發現致癌石棉物料。
讓我 Fact Check 一下:


審計報告 - 2016年批評屋邨無主動公布石棉
審計署報告指出房屋署:

2019-03-19

陳沛然議員親身抽取噴水池水質樣本化驗退伍軍人桿菌

2019年初 議員特別工作報告 Special Work Report (原文)

背景

2018年11月23日,立法會財委會討論觀塘海濱噴泉,我發現負責管理公共噴水池的康文署並沒有定期抽取樣本化驗退伍軍人桿菌 (Legionella) [註一]。其後的書面補充文件確認了康文署只會為泳池驗水,沒有為轄下的噴水池抽取水質樣本進行化驗[註二]。

2018年12月3日經濟日報報道,小西灣富欣花園七旬老翁染退伍軍人病 [註三]。2018年12月5日明報報道,將軍澳天晉爆3宗退伍軍人症,源頭疑為噴水池瀑布 [註四]。

為了解本港噴水池的退伍軍人病風險,我決定親自到噴水池抽取樣本化驗是否含退伍軍人桿菌。


方法

先從康文署網頁,找尋有噴水池的公園的數目和位置。結果康文署轄下有噴水池的公園共有12個,分別是香港公園、柴灣公園、香港動植物公園、維多利亞公園、九龍公園、荔枝角公園、摩士公園、石硤尾公園、沙田公園、城門谷公園、天水圍公園和元朗公園 [註五至十三]。

2019-03-18

在立法會,煙的產品,是一面鏡...



我認為在立法會,煙的產品是一面很好的鏡,能令不同人現形。

有人說「治未病」,煙的產品就是很多病和病徵的根源。一邊說「治未病」,另一邊反對減少煙草產品的措施,口是心非,大有人在。

説到底,是利益,龐大的利益。
還有自由主義,你有自由食煙,但是香港90%不吸煙的市民更有自由呼吸新鮮空氣,和有自由不吸二手煙。

陳沛然醫生議員上

2019-03-16

內地醫療新聞



有些香港傳媒一方面說香港的醫療不好,另一方面又鬧大排長龍。今天在網上看到一篇有關內地醫療亂象的文章,心血來潮走上谷哥和百度搜尋器找 "內地醫療亂象" 和 "医疗乱象",得出以下結果...

===============================
(頭盔:以下文字都是由網上新聞抄下的)

大陸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各種醫療衛生行業亂象,促使越來越多中國富人紛紛到外國就醫。催生了新一代的醫療旅遊中介公司,專門為大陸富裕階層提供一條龍的轉介、住宿、翻譯服務,以逃避國內亂象頻生的醫療系統。不過,一些大陸人赴外國醫院時不守規矩甚至逃避診金,就令外國醫療機構相當頭痛。[大紀元 2017-5-31]

假醫生

目的就是同工不同酬


2019-03-14

Pi day and apple pie



黃昏,回家執書包去踢波,二女問我。
二女:「你去邊呀?」
爸爸:「去踢波比賽。」
二女:「又去踢波?嗲哋,你知唔知今日係 pi day」
爸爸:「唔知,我淨係知今日係 football day」
二女:「Pi 呀,3.1415926535嗰個 Pi 呀,我老師同學去咗M記買apple pie,有特價。」
爸爸:「好啦,如果你肯專心完成今日功課,溫完習,同放我去踢波,我買蘋果批番嚟聽日做早餐,請你食。」
二女:「好嘢,咁你去踢波啦。」
三女:「我又要。」
爸爸:「你唔好嘈住姐姐做功課,自己睇書,又或者學姐姐寫讀書報告,我又買俾你啦。」


結果,踢完波後,行咗三間M記先買到蘋果批。二女溫完習,三女真係寫咗篇讀書報告...
https://chanhfcathy.blogspot.com/2019/03/reading-report-magic-tree-house-9.html



請問你常用那一個社交媒體



殘酷的現實,弱肉強食,連巨人 Google 都戰敗一仗。

市場上有太多社交媒體,請問你常用那一個?
https://drchanpierre.blogspot.com/
facebook.com/drpierrechan
ask.fm/drchanpierre
flickr.com/photos/drchanpierre/
instagram.com/drchanpierre
medium.com/@drchanpierre
pinterest.com/drchanpierre
reddit.com/u/drchanpierre
drchanpierre.tumblr.com
twitter.com/drchanpierre
bit.ly/youtube-drchanpierre

Dr. Chan Pierre

2019-03-13

星期三的醫生議員


【我需要一度隨意門】
0700 在大角咀
0730 茘枝角山上
0800 立法會
1130 中大
1300 沙田PWH
1400 大角咀
1430 立法會
1700 灣仔醫院
1800 九龍城HAHO
2000 灣仔

2019-03-12

星期二的醫生議員

星期二在醫院忙了一整天,也忘了吃早餐和午餐。早上看了腸胃旗艦門診,午飯時段教書CRM,然後做膽管鏡。放工趕回立法會開會,然後又撲回醫院教書,和招待醫生工會朋友,及寫了封信。
現在落區出席另一班醫生文化人晚飯活動。

(上個星期六的通膽管婆婆轉好了。)

2019-03-11

從長者醫療券故事,看香港公共政策。


林鄭月娥指出,長者醫療券的金額已從初期的650元增至現時2,000元,使用率高達90%,惟做不到應有作用,未能分流入住醫院及急症室的人次。... 她透露已要求食物及衞生局全面檢討醫療券效能,並會公布檢討結果 [註一 香港01]

一,人生有幾多個十年?

政府於2009年1月推出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至今剛好十年。長者醫療券的初心是:
  1. 是要回饋長者,令他們可更自由在自己所屬的社區內選擇各類型的基層醫療服務,減少輪候 [註二 施政報告]。計劃會試行 「錢跟病人走」的概念 [註三 立法會文件],讓長者選擇最切合他們需要的私營醫療服務,包括預防性護理服務 [註四 醫療券網站]
  2. 亦希望藉此鼓勵長者善用基層醫療服務,並與家庭醫生建立持續照顧的關係,以加強健康保障 [註二 施政報告]。試驗計劃鼓勵長者向熟悉其健康狀況的私家醫生求診,從而與私家醫生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這亦有助推廣家庭醫生的概念 [註四 醫療券網站]
十年後,2019年,長者醫療券是否能令長者選擇各類型的基層醫療服務,減少輪候?

我在立法會看到很多公共政策,原意是好的,可惜在落實後,結果不似預期。官員、行政人員通常只看到政策的作用,很少人會留意政策的副作用,往往是十年後才顯露。

二,人們很少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大部份人都只會爭取增加長者醫療券金額,然後成功爭取。我看到很多人只說將來,很少人會仔細收集過往經驗,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以下是從立法會所得到的數據,這是最新2018年的數字 [註五,註八]。

2019-03-09

重奪醫院盃冠軍


今早在論壇致辭,然後為興趣做膽管照鏡術師;
下午回家做柴可爸司機,接送和陪女兒做功課;
晚上才是正職,#我是足球員,重奪醫盃冠軍。

星期六的醫生

今日星期六早上,專程向醫院請假,出席活動致辭和討論。
在研討會其間,收到醫院急call,有病人需要做緊急膽管鏡 ERCP,要求我回去幫手,所以請了假都不代表安全。
放假時要取消行程,不是第一次,習慣了。為了病人,願意的。

2019-03-08

病房爆滿的原因 (一) 消失的病牀 【明報文章】


【明報文章】陳沛然:消失的病牀,2019年3月8日星期五

這幾年病房爆滿,很多人說是人手不足造成。我最近翻查了30年的《香港統計年刊》,找到一些官方沒有告訴大家的事實。

2003 年SARS 前公營醫院病牀共29,539 張,已不足應付需求,那時醫院亦經常爆滿。SARS 後的5 年累積減少了2667 張牀,相信是為預防感染,增加病牀間距和改建隔離病房等。直至2017 年,病牀也只回升至2.8 萬張,還未能回到SARS 前的水平,其間人口卻增加了66萬,且人口老化加劇,病房不爆滿才怪。

減少2667 張病牀意味着什麼?根據2015 年醫管局檢討督導委員會報告,醫管局七大聯網大醫院的病牀平均1675張,最多是屯門醫院,共1862 張;最少是聯合醫院,共1403 張。即是要多建兩間大醫院,才能彌補減少的2667 張牀。

自從1999 年將軍澳醫院投入服務後,2000 至2012 年沒有新醫院建成。14 年後,北大嶼山醫院和天水圍醫院分別於2013 及2017 年相繼投入服務,這兩間中型醫院只能提供300 至400 張病牀。

再看九龍東的聯合醫院分科病牀數目,2009 年內科病牀514 張,2017 年519 張,8 年間增加了5 大張病牀!兒科病牀更是零增長。觀塘區由2008 年起,增加了7個公共屋邨,包括安泰邨、安達邨、彩福邨、彩德邨、秀茂坪南邨、彩盈邨、油麗邨,認可人口超過10 萬。根據統計處中期人口統計,在區議會觀塘分區劃分的人口,由2006 至2016 年間,人口增加了61,118,當中17,064 人為65 歲或以上長者。人多了,人口老化了,聯合醫院還是以不變應萬變,病房不爆滿才怪!

過去政府為醫療「減磅」 致今天病房爆滿

最新建成啟用的香港兒童醫院,是在2007/08 年度施政報告提出的規劃,2013年6 月立法會財委會批准撥款130 億元興建,去年底分階段投入服務,由公布至啟用共需11 年。2016 年施政報告公布10 年醫院發展藍圖,當中包括啓德醫院,預計啓德醫院在2025 年建成,也大概需時10 年,而啟德醫院只是替代伊利沙伯醫院,因而並沒有大幅增加病牀。為何2000 至2017 年間沒有新大型醫院建成?查看1997 至2006 年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醫療部分最常出現的兩個字是 「沒錢」,所以不斷提「融資」、「保險」。昨天的因:金融風暴、SARS,政府收入減少,要設法為醫療「減磅」;今天的果:病房爆滿。

根據香港統計年刊,2000 至2017 年,香港人口由666 萬增至739 萬,醫管局的醫生亦由3881 名增至6072 名,增幅約56%,但病牀則由29,432 張變為28,329張,竟然減少了1103 張。如果說增加了醫生仍應付不了需求,減少病牀只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前線醫護的工作壓力已瀕崩潰。今年1 月,護士醫生均分別舉行申訴大會,要求政府正視公院超負荷的慘况。2 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除增加醫療經常開支10.9% 至806 億元外,亦額外增撥7 億元經常資助予醫管局,並責成醫管局必須妥善規劃和管理公立醫院服務。歸根究柢,病房爆滿是因為缺乏前瞻規劃、合理的配套和管理,政府和醫管局都責無旁貸。 

作者是立法會醫學界議員

2019-03-07

醫生當值津貼 $1187.5 / 20+小時

在2019-2020財政預算案,第148段提及要求醫管局提出對策,以提高士氣,挽留人才。(一) 上調醫生當值津貼、醫護人員特別酬金計劃津貼及病房支援人員薪酬;

醫生當值津貼,大家別以為是加人工,讓我解釋一下:醫生當值、當值津貼。

醫生當值是什麼?

香港公營醫生有幾種工作時間模式:辦公時間 office hours、輪班 shift、及當值 on call。

有些部門,醫生以辦公時間上班,每星期5天半平日朝9晚5,每星期5天工作朝9晚5:48 (我知道大部份香港人都不可以準時5點或5:48收工)。在急症室和深切治療部,醫生輪班工作,即所謂的A (早更)、P (午更)、N (通宵更)、O (放假) [註一/二]。在文件上,這些醫生每星期工作大概44至50小時。(註:就算只是工作44小時,PAN的輪班不規律的生活和工作時間,是辛苦的) [註三]。

大部份在公營醫院工作的前線醫生都以第三種工作模式:當值 on call。在醫院,辦公時間後,有些部門例如內外婦兒產科,因為有住院病人,所以非辦公時間和紅色假期都要安排醫生留守醫院照顧病人,這就叫做當值 On call。當值工作,在平日由17:00 至第二日09:00,在星期日及假期,由第一天09:00至第二天09:00,09:00當值後,醫生繼續日常工作至13:00,才能收工,所以大台有套電視劇叫on call 36小時 [註四]。

我嘗試用日曆顯示一位普通前線醫生四星期的工作,他有6次當值 On call:
  • 第一個星期在星期一和星期六on call這星期工作67小時,
  • 第二個星期65小時,
  • 第三個星期52小時,
  • 第四個星期在星期日和星期四on call,所以這星期工時特別長,76小時。
故此,一位普通前線醫生每月6次當值 On call,平均每星期65小時工作。





(備註:實際情況因不同部門而異,例如外科醫生日常是早上07:00上班19:00下班,很多醫生都不能在正常時間下班,也要在非辦公時間處理行政文書工作,包括打出院記錄、回答投訴信、填醫療保險表格等等。所以真實工時通常有多無少。[註五])

醫生當值津貼 "Honoraria MO"

好了,回到醫生當值津貼,醫生每星期額外當值20多個小時 (65 - 44 = 21),廿多年來醫生當值津貼是$3500。自從2012年後抗議後增加至$4750。即是額外當值20多個小時,醫生當值津貼每星期$1187.5,。
  • 辦公時間工作 = 每星期工作44小時。
  • 一個月4 calls = 每星期工作56小時,額外當值12小時;
  • 一個月5 calls = 每星期工作61小時,額外當值17小時;
  • 一個月6 calls = 每星期工作65小時,額外當值21小時;
  • 一個月7 calls = 每星期工作69小時,額外當值25小時;
以上額外當值時間,醫生當值津貼都是每星期$1187.5,所以上調在這個數字幾多個%,都不會有顯著分別,也跟加人工拉不上任何關係。

你可能會問,為何這個當值津貼這麼不合理?

第一,三十多年前,那時候醫生每月人工$10,000,每月當值津貼是$3500,每月當值加班48至84小時 (27% - 47%),當值津貼佔 35%,理解。可是這當值津貼是固定的,不會因通脹調整,所以30年後,人工加了,當值津貼也是每月$3500。直至2012年,只是調整至$2750, $4750, $5750.

第二,梁家騮醫生曾經就此司法覆核和上訴,結果被判敗訴。在法律上,可以是合法,不合情和不合理,要尊重法律。

特別酬金計劃 SHS

醫管局從不確認醫生工時,文字上沒有加班,也沒有所謂的加班津貼。所以語言藝術下另改名稱為 SHS (Special Honararium Scheme)。

要申請SHS,先要完成日常工作44小時,再完成額外當值21小時後,在放工後或假期才可以申請再加班,即是第66、67、68小時才計算SHS,而且SHS時薪一向都是比正常少。大家可以試試,一個星期已經工作了65小時,當中有一天已經連續當值30小時後,是否願意再加工時?


公營醫療的緊箍咒箍

第一個緊箍咒是,香港政府一向審慎理財的原則,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這是基本法第107條的框框 [註六]。所以政府每年給予公共醫療經常性撥款,其實是有限制的。

第二個緊箍咒,資助機構僱員的薪酬不應比政府架構內相若職級的薪酬優厚 [註七]。醫管局作為政府資助機構之一,僱員的薪酬「 不能優於」公務員,所以醫管局不能加薪留人,很難設立多勞多得制度。

所以公營醫院醫生,在現在政府制度下,不可能大幅加薪,也不能加薪留人。這是制度的問題。


財政預算案

財爺在2019-2020年財政預算案,要求醫管局提出對策,以提高士氣,挽留人才。因應醫管局的具體建議,我會額外提供超過7億元經常資助,供醫管局推行以下措施 [註八]:
(一) 上調醫生當值津貼、醫護人員特別酬金計劃津貼及病房支援人員薪酬
(二) 增加資深護師職位,以加強病房夜間服務;
(三) 增加專職醫療人員職位,以改善晉升前景;以及
(四) 增撥資源,繼續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 

2019年3月6日,醫管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宣布,建議為所有支援職系員工劃一加薪8%,涵蓋一至三級員工約2.5萬人,涉及開支約4至5億元 [註九]。
所以那7億元大部份的錢都不是花在挽留醫生身上 。


2019-03-06

面對細過我廿年的對手

今早吃了一份三文治,在立法會接見了兩次申訴個案,接受了一個訪問。然後下午趕去開醫委會,直踩至六點。再趕返立法會。
發覺未食午餐,晚上還有足球比賽。
踢足球比賽,差不多踢地庄,我客串踢右閘翼,要 mark 住兩個U20後生仔,42的我盡晒力。球隊贏2:1,無受傷,超額完成。

2019-03-04

和太太拍拖

在數碼港做完網台節目,坐970巴士回家,48分鐘到旺角,以前經常和女朋友坐970送她回家。再次回到那些年的時光,突然好掛住她哦。

今晚跟太太拍拖遊地鐵:
1. 我放工先由灣仔去油麻地接她;
2. 一起在旺角、九龍塘、大圍轉車去馬鞍山;
3. 再由馬鞍山,經大圍、紅磡、南昌站轉車送她回家;
4. 而自己繼續搭去香港站轉去金鐘,回到立法會,拿電腦去灣仔開會。
大家猜猜我搭了幾多個站?幾多條顏色線?和車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