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女兒剛好19歲,入大學選科,爸爸不會要求妳做醫生,就算你堅持讀醫科,也請不要在香港讀,畢業後也不要在香港執業。
原因一,香港醫生越來越難做,70、80年代前的醫生是權威的,可以鬧病人;到千禧年後的醫生,就算病人錯了,做醫生不單只不可以鬧,而是被人鬧和收投訴信;20年之後,在香港做醫生會常常被人告了。香港醫生每星期工作70小時,每個月有6天連續30小時當值,沒有人可憐妳,如果只是問問可否將工時合理一點去保障病人安全,就會有尊貴的立法會議員說: 「有標準工時咪可以死多啲病人,醫生個個唔使做囉」。
原因二,如果妳仍然想讀醫科,也不要在香港讀,爸爸的年代,考試最好的尖子們也要爭,在00、10年代,香港醫學院被市民和傳媒視為神科,在2015年8月報導有11名7科5**狀元中,便有7人入讀港大醫學院,兩所大學院長爭學生爭到上報紙,有時說考試高分可以跳級直入二年級,又有深夜致電狀元,放榜前夕約面試,翌日取錄。外國或內地有很多大學醫學院收生門檻沒有香港的醫學院那麼高,如果妳真的想讀醫科,爸爸建議妳去外國讀,中國人和香港人祟洋的心態仍然根深蒂固,本地畢業生無論多尖多努力,也不及海外醫生是解決工作沉重問題的靈丹妙藥。
原因三,如果妳在外國讀完醫科也不要回來香港執業,香港有少部份人,千方百計要降低門檻引入大量海外和內地醫生,降低門檻就如降低水平,20年後大家又會說香港醫療水平下降,又是爸爸這些本地醫生的錯。
原因四,就算妳堅持回來香港行醫,也不能安居樂業。在2016年,香港的樓不是給正常打工仔買的,是用來給有錢人炒賣和收租。有網民計算過,普通打工仔要先花14年時間儲首期,然後供樓25年,讀完醫科25歲,畢業儲首期到供完樓,剛剛是64歲可以退休了。為何妳要回來香港每星期工作70小時,花一生的精力去買一間只有幾百呎的房子?外國很多地方的房屋教育交通都比香港好,不要回來辛苦啊,妳跟爸爸不同,妳可以有機會選擇更好的生活。
女兒,爸爸不會要求妳做醫生,就算你堅持讀醫科,也請不要在香港讀,畢業後也不要在香港執業。
爸爸陳沛然醫生上
2016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