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肺炎系列 (609) 數百芬蘭球迷自俄羅斯觀看歐國盃賽事回國後確診

俄羅斯因傳入最先在印度發現的變種病毒Delta近日疫情爆發,連續多日每天逾二萬人確診,除了最嚴峻的首都莫斯科,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亦是重災區。每日新增過千宗個案的情況已持續數日,死亡人數最近更創新高,令接壤聖彼得堡的鄰國芬蘭非常困擾,因聖彼得堡有份主辦近日上演的歐國盃,不少芬蘭球迷前往觀賽。
 
6場分組賽包括兩場有芬蘭作賽的賽事,而上周二芬蘭對比利時賽事完結後,約3000人在聖彼得堡觀賽後返回芬蘭,其中約800人乘坐旅遊巴入境,沒做檢測和隔離檢疫。芬蘭衛生部門周一公布當中已有最少300名球迷確診...
 

2021-06-29

肺炎系列 (608) 歐洲國家盃的四強及決賽都會在英國倫敦舉行

近期英國疫情持續反彈,Delta變異病毒株於當地廣泛傳播,單日新增兩萬宗確診個案。

歐洲國家盃的四強及決賽,都會在英國倫敦舉行。



陳沛然報導

2021-06-28

肺炎系列 (607) 政府下月起禁英國民航客機來港

政府宣布,將就英國實施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由7月1日凌晨零時起,禁止所有從當地來港的民航客機著陸香港,同時將英國列為極高風險A1組指明地區,限制曾於該地區逗留超過2小時的人登上來港客機,阻止相關人士轉機到港。

歡迎各位就《條例草案》提交書面意見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邀請有興趣的人士或團體就《條例草案》提交書面意見。

  

歡迎各位以個人名義提交網上表格和意見書。

  • 日期:2021年7月8日(星期四)下午5時或之前
  • 遞交方式:網上表格、電郵 (bc_106_20@legco.gov.hk)、或郵遞方式遞交

提交書面意見123

  1. 提交意見書 (意見書範本);
  2. 按此連結網上提交表格,填寫網上表格,上傳意見書檔案;
  3. 意見書亦可以電郵或郵遞方式遞交。

2021-06-25

肺炎系列 (605) 以色列重新實施室內場所強制戴口罩

以色列增219宗確診,累計確診840444宗,逾553萬人已接種至少一劑新冠疫苗,約佔總人口近6成。

以色列重新實施室內場所強制戴口罩

衛生部表示,除永久性居住空間外,民眾在所有室內場所必須戴口罩...

台灣的最新消息

台灣的最新消息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的網誌

2021年6月25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到政府總部上班時被記者問到,是否仍會留在政府工作,他表示自己會離開政府,但不是退休,強調會爭取機會裝備自己,最重要是有機會繼續貢獻國家,服務香港市民。  

我立刻翻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的網誌,司長十分愛國。由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網誌共有230篇文。

  • 在頭兩年半,2017至2019年6月,網誌文章標題中有7次有「國」字,當中大部份都是「國際」有關
  • 其後的兩年,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網誌文章標題中有16次有「國」字,當中全都是「國家」、「國安」、「一國」、「愛國」。
在最近的網誌,一篇文章內42次提及的「國」,包括國家、中國共產黨、一國等。證明司長十分愛國。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的網誌

2021-06-24

肺炎系列 (604) 從英國抵港者不論有否接種疫苗均須檢疫21天

政府宣布,收緊從英國到港人士的檢疫要求,將現時為B組高風險地區的英國,指明為A2組甚高風險地區,並於下星期一起生效,不論是否已接種疫苗,均須在指定酒店接受21天強制檢疫。

下周一起從英國抵港者不論有否接種疫苗均須檢疫21天。香港電台新聞 2021-6-24

今晚急忙在被封網前下載8年來的新聞文字及相片


今晚除了要睇9個廣告外,也急忙在被封網前下載8年來的新聞文字及相片,這刻網站已經停止運作。


2021-06-23

肺炎系列 (603) 全球確診人數超過一億八千萬


全球冠狀病毒病確診人數超過一億八千萬,超過三百九十萬人死亡。


肺炎系列 (602) 英國足球和疫情反覆


2021年6月,英國的疫情反覆,確診數字回升,又有變種病毒。

2021年6月,有兩大足球盛事,包括歐洲國家盃,由6月11日至7月11日,有很多現場觀眾,而且沒有戴口罩。

英國倫敦溫布萊球場,有8場賽事,包括3場分組賽都是英國主場,也包括兩場四強及決賽 [註一]。英國政府宣布,屆時將會容許逾六萬名球迷入場觀戰,是英國近十五個月以來容納最多觀眾的體育賽事 [註二至三]。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
主席是葛珮帆議員,
副主席是邵家輝議員。
副局長徐德義醫生為政府解釋條例。



2021-06-22

病人渡過難關

今日在醫院做內視鏡,遇到一個超級困難及刁鑽的情況。在最緊急的關頭,眼定手定,沒有鬧人,保持禮貌,還鼓勵身邊的護士隊友,最後順利完成任務,病人渡過難關。晚上帶著虛脫的身心,回到金鐘辦事處,一個人靜靜地準備明天開會的文件及發言稿。然後要趕回家十一點睇電視。

2021-06-21

肺炎系列 (601) 歐洲國家盃和美洲國家盃,對現場觀眾的不同安排。

2021年6月,有兩大足球盛事,歐洲國家盃及美洲國家盃。

歐洲國家盃由6月11日至7月11日,有很多現場觀眾,而且沒有戴口罩。


(圖片來源:youtube)

美洲國家盃在6月13日至7月10日期間舉行,好像沒有現場觀眾。

2021-06-20

在2021年立法會通過了很多法案

 


《2020年入境條例》修訂通過,我唔知道;

《2021年完善選舉制度(綜合修訂)條例》通過了,選舉,我唔清楚

《2021年公職(參選及任職)(雜項修訂)條例》,我不是公職人士,我睇唔到

《2021年收入(印花稅)條例》,把股票交易印花稅的稅率由0.1%提高至0.13%,股票唔關我事;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們說話了。

陳沛然字


2021-06-18

肺炎系列 (600) 歐洲及美洲國家盃後,會否有第五波出現?


2021年6月,有兩大足球盛事,歐洲國家盃及美洲國家盃。
  • 歐洲國家盃由6月11日至7月11日;
  • 美洲國家盃由6月13日至7月10日。
在此其間不排除有大量球迷流動,例如支持葡萄牙及C朗的球迷,6月16日第一場去匈牙利球場Puskás Aréna,第二場6月20日去德國慕尼黑球場Allianz Arena,第三場6月24日又回到匈牙利球場。而且在電視機看到,有很多現場球迷並沒有戴口罩。


又例如,俄羅斯的球迷,便可能穿梭俄羅斯聖彼得堡Krestovsky Stadium,及丹麥哥本哈根Parken Stadium。


歐洲及美洲國家盃後,會否有第五波出現?

有點擔心,希望不會。

2021-06-15

從歐洲國家杯溫習地圖

藍色是球隊有資格參加 2020年歐洲國家杯,紅色是落選隊伍。[圖片及資料來源:football.fandom.com]

 



2021-06-14

鼓勵大家去參加半天CPR課堂

歐洲國家盃丹麥對芬蘭的賽事,丹麥球員基斯甸艾歷臣突然暈倒,賽事至上半場要腰斬。當時接近上半場尾段,29歲的艾歷臣在橫邊界線附近,在沒有與其他人接觸的情況下,突然倒地,隊友隨即上前了解,圍在他身邊。醫護人員奉召入場,為他做心肺復蘇,過了15分鐘後,他由擔架抬離球場。 

 

鼓勵大家去參加半天的課堂,當中包括心肺復甦法CPR和自動體外心臟去纖維性顫動器AED的訓練,簡單易學,任何人都有機會救人一命。


2021-06-13

美國男子遭座頭鯨生吞後再吐出逃過一劫

美國一名男子潛水時遭一條座頭鯨生吞,但最終奇蹟生還。

事件主角是56歲的專業捕龍蝦潛水員帕卡德,他有40年潛水經驗,上周五如常在馬薩諸塞州普羅溫斯敦對開海域出海,在潛到約15米深時,突然被一條座頭鯨吞掉,約30秒後鯨魚浮上水面,將他吐出來,其他船員立即將他救起送院。

美國男子遭座頭鯨生吞後再吐出逃過一劫。Now 新聞 2021-6-13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約拿書 1:17】

 

2021-06-12

黑白魔后 Cruella


我最近看了電影黑白魔后 Cruella,可以推介,建議看電影之前,先翻看1961年第一版的《101斑點狗》。

Walt Disney - 101 Dalmatians part1

101 Dalmatians 1961

2021-06-11

《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時間表

 


2021年2月,政府決定在本立法年度向立法會提交《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立法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林鄭月娥出席立法會行政長官答問會時說,有關立法有3項重點,
  1. 引入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
  2. 申請人需為認可非本地醫學院的畢業生,並在當地獲取醫生註冊資格或專科醫生資格、
  3. 所有獲批申請人需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一段較長時間,不能私人執業,以應對公營機構醫生短缺問題。
香港政府將會立法引入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 2021-02-04

2021-02

香港醫學會、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線醫生聯盟、香港執照醫生醫學會、中大及港大醫學院學生代表以及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在2020年2月11日召開記者會。

《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資料包 2021-02-04

肺炎系列 (599) 醫管局醫生接種疫苗百分比超過60-70%


醫管局高層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說,醫管局醫生接種(冠狀病毒)疫苗百分比超過60-70%,其他職系整體達35%。

(接種疫苗比率較社會整體接種率高。)
聶德權相信公務員接種疫苗比率較社會整體接種率高。香港電台新聞 2021-5-17



陳沛然字

肺炎系列 (598) 局長說政府不會逼任何人去打疫苗

局長今日在立法會會議上說,政府不會逼任何人去打疫苗,都是自願的。

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 2021-6-11

足球員的檢討 (第四波後)

疫情第四波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宣布,足球場、籃球場、排球場、手球場、投球場、滾軸曲棍球場、板球場,於2021年2月16日起重開。進行隊際比賽或訓練時,每個球場上的球員及裁判人數上限,應遵照相關隊際運動的比賽規則 [註一]。

第四波和第五波疫情之間,把握機會練波:

2021-06-10

足球員又受傷

我是足球員,球隊贏波,右腳好了,今次輪到左腰和左腳,上半場受傷,捱埋下半場。

還有,有隊友受傷,我的足球袋內有急救包,即場做包紮。


肺炎系列 (597) 疫苗氣泡CD類運作模式的餐飲處所的公開資料

 


2021年5月24日,我在立法會與預防及控制疾病相關的附屬法例小組委員會會議上,問政府有關疫苗氣泡,CD類運作模式的餐飲處所的資料,請政府公開資料及放上網。
2021年6月8日,政府將CD類運作模式的餐飲處所的資料放上網。

成功爭取。

陳沛然字

肺炎系列 (596) 「篤手指」驗抗體

何栢良倡無接種疫苗者「篤手指」驗抗體以防走漏個案。香港電台新聞 2021-6-9

許樹昌稱醫管局研「篤手指」測試抗體或可取代抽血方式。香港電台新聞 2021-6-9

衞生防護中心正研究對檢疫或外來人士進行抗體檢測。香港醫務化驗所總會主席李偉振說,抗體檢測有限制,即使發現抗體陽性個案,都難以確定入境者是屬於一段長時間之前受感染再「復陽」,或是最近感染個案。

李偉振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病毒有潛伏期,如果核酸檢測和抗體檢測結果同樣陰性,也有機會是未發病,導致未有足夠抗體可檢測。

他指出,以抽血方式檢測抗體,準確性和穩定性會較高,但部分人可能抗拒抽血,過程會有困難,因此如果實行抗體檢測,抽血員的要求將較現時檢測採樣員高,在口岸進行有關工作,亦要涉及很多人手。

李偉振說,以「篤手指」的方式驗抗體較容易令人接受,但相關試劑盒質量難有絕對保證,準確度會有所犧牲,建議當局如果決定以「篤手指」方式為抵港者驗抗體,需要選擇敏感度較高的試劑,避免再有走漏。
醫務化驗所總會指即使抗體檢測陽性也難確定感染時間。香港電台新聞 2021-6-10

2021-06-09

肺炎系列 (595) 跟進政府派發的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被轉售圖利

2021年5月,有報道多個網上拍賣平台有人售賣樣本收集包圖利,多名賣家聲稱存有數十至百多個樣本收集包。5月6日,我去信食物及衞生局,跟進政府派發的深喉唾液測試樣本收集包被轉售圖利。

政府回覆如下:

我在立法會的工作 - 提問有關治療患丙型肝炎的在囚人士

 

2021年6月9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陳沛然議員的提問有關治療患丙型肝炎的在囚人士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的書面答覆 [註一]。 

   

陳沛然議員的提問

關於衞生署駐懲教院所的醫生向患丙型肝炎的在囚人士提供治療的事宜,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時有多少名在囚人士確診患丙型肝炎;
(二)過去五年,每年有多少名在囚人士接受丙型肝炎治療,以及他們有否獲處方治療丙型肝炎的藥物;及
(三)過去五年,有否患丙型肝炎的在囚人士獲轉介至醫院管理局轄下的肝臟科專科門診診所接受治療;如有,每年的人數為何?

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的書面答覆:

2021-06-06

同場有三個隊友拉傷肌肉和韌帶

右大腿後肌受傷八星期後,第二場復出練習賽,只有五成狀態,兩隻膝頭隱隱作痛。筋肌腱受傷真的要抖足六個星期,不能心急。

同場有三個隊友拉傷肌肉和韌帶,希望他們早日康復,大家記得要做足熱身運動。

2021-06-04

肺炎系列 (594) 天水圍部分區域被列為「受限區域」

政府今日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指明以下地方為「受限區域」:

2021-06-02

肺炎系列 (593) 香港政府所謂的通關條件

2020年7月,健康碼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7月15日在立法會內務委員會特別會議上的開場發言,我們明白粵港澳三地關係十分密切,經貿活動頻繁,社會整體期望三地人流可盡快逐步恢復。為此,香港特區政府與粵澳兩地政府在聯防聯控的工作框架下,積極探討和研究在疫情穩定後,我強調是在疫情穩定後,逐步有序恢復粵港、港澳人員往來,即是人流的往來。

就互認病毒檢測結果而言,三地政府亦計劃互相認可合乎標準指定檢測機構進行2019冠狀病毒檢測結果,並透過各方的健康碼進行互認。就此,香港特區政府其中一項準備工作是開發香港健康碼系統。我們亦與廣東省及澳門特區政府差不多已完成商討,現時正等待適時環境,大家都知道現時的疫情是相當嚴峻,所以在穩定下來後,我們才能夠進一步推動這個安排和作出適當的公布 [註一]。

11月,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網誌發表的文章,特區政府會繼續全力以赴,精準抗疫,謹慎及嚴格採取防控措施,以爭取盡早通過三地健康碼互換以及核酸檢測結果互認為相互豁免入境強制檢疫的條件,逐步有序恢復與內地及澳門通關,振興本地經濟 [註二和三]。

11月,林鄭特首在《2020年施政報告》第32段提到,至於市民關心的便利通關安排,中央支持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地讓粵港兩地居民可在無須強制檢疫下跨境往來 [註四]。

  

2020年11月,「清零」,香港連續14日零本地確診個案均少於10宗

林鄭特首在《2020年施政報告》第35段提到,「力爭在得到廣大市民的支持和配合下達至「清零」,期望可早日符合恢復兩地人員往來的目標。」[註四]

據報導,廣東省按連續14日的確診個案數字作風險評估,連續14日本地個案多於10宗是高風險;1至10宗是中風險;0宗才算是低風險。可靠消息指,由於「清零」難以做到,港府向內地爭取在疫情維持在中風險情況,可允許通關。消息人士表示,廣東省對冬季或會有第四波爆發深感憂慮,企硬不接受在中風險情況下通關,表明「香港必須連續14日零本地確診個案」,才會取消港人北上強制14日檢疫要求,即所謂通關。[註五 香港01,2020-11-10]

有傳媒引述消息稱,內地當局明白,要求本港連續14日本地「零確診」,難度相當大。因此在衛生安全為大前提下,現時正考慮折衷方案,其中一個較為可行的做法,是要求本港需連續14日本地確診個案均少於10宗,並設有一套完善系統追查各個確診個案的源頭。 [註六 大公報 2020-11-9]。

2021年2月,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恢復跨境出行的首要條件是本港疫情受控,甚或個案清零 [註七]。

在香港,2020年5月8日,連續23日沒有本地感染病例 [註八],2020年7月1日,連續第18日零本地確診 [註九]。2021年5月29日,袁國勇稱,本港已達到連續28日「清零」,相信第四波疫情已經完結,但警告第五波疫情很可能會來臨 [註十]。

 

2021年6月,接種疫苗是必要條件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指內地控疫精準而徹底,身處內地的香港居民因而可透過「回港易」計劃回港免檢疫,下一階段將讓非香港居民透過「來港易」計劃從內地來港。至於港人前往內地方面,林鄭月娥表示,正不斷探討和磋商,內地當局並無訂下很明確的基準,但通關離不開兩個條件,即本地疫情要控制得非常好、希望達致清零,以及接種疫苗,這兩方面均為政府未來工作重點 [註十一]。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調,香港達清零局面如更趨穩定,便更有條件通關,但不論與內地或海外的免檢疫往來,接種疫苗是必要條件 [註十二]。

  

2021年7月,接種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說,對本港與內地通關的事宜好心急,但強調市民接種疫苗是重要通關條件之一,認為至少要達70%的接種率 [註廿七]。

9月,我在立法會大會問局長,政府可否告訴香港市民及議員,疫苗接種率要到幾多%,才能達至政府所謂的「免疫屏障」、「群體免疫」、或「通關條件」?之前政府曾說過50%、70%等,現在呢?
局長答:...... 全民 
[註廿八]

  

2021年11月,包括上載「安心出行」紀錄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報章訪問時說,通關初期將會廣東省先行,進入內地亦須遵守多項條件,相信包括上載「安心出行」紀錄 [註廿九]。

  

其實,香港一早已經「通關」了...

2020年1月,林鄭月娥說:「封關」不切實際 [註廿六]。

2020年10月,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指出,通關涉及兩地,須在雙方滿意的大前提下進行。香港與內地通關方面,政府會在下月推出措施,率先安排在內地的香港居民可免除14天檢疫回港 [註十三]。

政府公布,11月23日起,身處廣東省和澳門的合資格香港居民回港可獲豁免14日強制檢疫。措施實施初期採取配額制度,深圳灣口岸每日名額3,000個,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每日2,000個 [註廿五]。作為逐步有序恢復跨境人員正常往來的第一步,特區政府已推出「回港易」計劃,讓身處廣東或澳門的香港居民,只要取得「回港易」計劃的配額和符合其他食物及衞生局所指明的條件,可以返港免除14天的強制檢疫安排。計劃由去年11月23日實施至今年1月13日,已有28,877人透過這計劃回港 [註十四]。

政府在2021年4月26日宣布,將「回港易」計劃擴展至全國,但仍然會實施配額制度 [註十五]。


豁免由內地、澳門或台灣抵港人士接受強制檢疫安排
豁免由外國地區到港人士接受強制檢疫安排
機組人員、船員和其他獲豁免人士的檢測和隔離安排 [註十六至十九]

每個月,都有超過4萬名入境人士獲豁免強制檢疫 [註廿至廿四]。
[註廿四]

結語

香港政府所謂的通關條件,隨時間而改變。

另外,其實香港一早已經「通關」了... 不過是單方向「通關」而已。

  

參考資料

[註四] 《2020年施政報告》
[註五] 01獨家,消息:廣東企硬要14日清零 港爭取中等風險下通關碰壁。香港01,2020-11-10
[註六] 香港確診病例難清零,健康碼推行條件或放寬。大公報 2020-11-9[註八] 梁卓偉指是否要重新計算連續28日沒本地確診值得商榷。香港電台新聞 2020-5-13
[註九] 今日新增28宗個案,連續18日零本地確診。晴報 2020-7-1[註十六] 豁免由內地、澳門或台灣抵港人士接受強制檢疫安排。香港政府同心抗疫網站。
[註十七] 豁免由外國地區到港人士接受強制檢疫安排。香港政府同心抗疫網站。
[註十八] 機組人員、船員和其他獲豁免人士的檢測和隔離安排 - 常見問題。香港政府同心抗疫網站。
 
陳沛然字
(2022年1月14日更新)

2021-06-01

閃電射球


右腿拉傷六個星期後復出,今晚天文台發出黄雨和雷暴警告,現場還有閃電。主辦單位及球證,堅持比賽如常在室外進行。

閃電射球!




免試引入醫生具爭議,業界發聲求理性溝通。

2019冠狀病毒病大流行已經持續近年半,仍未見有減退迹象,市民須長期遵守各項限制措施,生活大受影響,醫護則忙於防疫抗疫,鮮有喘息機會。但在政治新常態下,政府並無與民休息,反而動作頻仍,一個又一個政府法案送到沒有「反對派」的立法會,不管法案是否有迫切性,是否具爭議,都會迅速獲得通過。6月2日,政府會在立法會首讀《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這條草案並非針對疫情,卻對本地醫療水平影響深遠,我們在防疫抗疫之餘,又要分心應付政治。

  

醫生提意見卻換來惡意抹黑

預期草案在提交立法會後,很快會在會期完結前通過。然而,作為直接受影響的醫生,提出意見,希望社會也聽聽業界的聲音,但這個卑微的動作,卻換來惡意抹黑,什麼醫醫相衛、保護主義,什麼「收手,不要阻撓輸入海外醫生」,面對邁向「三權合作」的政治現實,我們可以出什麼手阻撓呢?

我2016年當選立法會議員後,就要與業界一起應對《2017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醫委會改革)。醫學界在立法會只有我一票,業界亦非三頭六臂,我們能做的是理性討論,希望爭取維持醫生選任委員佔半數,保持否決權以維護專業自主。其後新上場的林鄭政府有限度採納了歐耀佳醫生提出改良的+4-2+2方案,即醫管局及衛生署各減1席,該兩席改由醫專透過6000名專科醫生選舉產生。雖然此方案與由全港萬多名醫生選舉產生仍有距離,但為了顧全大局,停止爭議,我們亦願意接受方案。法案最終於2018年通過。

而在2019年5月8日,醫委會開會投票決定「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實習要求」的方案,通過了政府屬意的方案:在醫管局、衛生署或兩間大學做滿3年的海外專科醫生,考獲執業資格試後豁免實習。醫生並沒有阻撓便利外來醫生執業的措施。

  

「特別註冊委會」沒權考核海外醫學院

今次政府要進一步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只要是在認可的海外醫科學院畢業、在當地註冊成為醫生的香港永久居民,取得專科資格後在香港任何公營醫療機構,以特別註冊形式做滿5年後可正式註冊。政府指回歸前香港醫委會認可英聯邦所頒授的醫學資格,合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可免試註冊。但政府沒有說的是當時香港與英聯邦地區是資格互認,並非香港單方面引入英聯邦醫生,而且獲認可的醫科學院會定期接受考核,以維持水平。

回歸以後,這種與英聯邦資格互認制度自然不能繼續。為了公平起見,非本地培訓醫生,無論來自外國還是中國內地,都一律要考執業資格試,確保達可接受水平以保障病人。

現在立法建議要成立由政府主導的特別註冊委員會,負責制訂認可海外醫科學院的名單,但並非資格互認,更沒權考核人家的水平。先不談是否應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由政府主導難以保證其決定不作政治考慮。例如若只看醫學院的世界排名,前100位絕大部分都是歐美的醫學院(港大和中大排名前40),內地僅佔3所,皆排後50。但在一國原則下,政府可以只承認3所內地醫學院嗎?

  

有限度註冊醫生 僅兩成醫管局工作

其實,政府一直有透過有限度註冊制度,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於公營醫療機構工作,近年更將註冊年期由1年延至3年,政府的說法是可以吸引更多海外醫生到醫管局工作。但翻看2016至2020年的數字,以第2號公告有限度註冊的醫生人數是522,79.7%(416人)在兩間大學任職,只有18.6%(97人)在醫管局工作;其餘1.7%(9人)在衛生署任職。

有趣的是,那些聲稱要免試引入醫生以減輕公營醫院壓力的人,卻認為在公營醫療機構服務5年的條件太苛刻,要求縮減服務年限。根據有限度註冊的經驗,在他們未正式註冊前,都未必保證他們大部分都在醫管局服務,倘縮減服務年期,一旦他們註冊成功,絕大部分都會投入私人市場,根本無助紓緩公院人手壓力。

  

政府要增減醫生 未必純考慮醫療

再說,醫生是否短缺,都是政府說了算,不一定反映真實。政府指截至去年12月,本地有15,298名註冊醫生,人均醫生比例2.0,即每1000人有2名醫生。20年前的2001年本地註冊醫生共10,412名,比現在少三分之一,人均醫生比例1.5,但當年醫管局因財赤減少聘用醫科畢業生,政府還於2002和2003年削減醫科學額共達50個,到2009年才重新增加。當時政府說醫生過剩,但實際是經濟欠佳,庫房收入減少。因此,政府說要增加或減少醫生,未必純從醫療需要和市民健康考慮。

醫學界之所以對免試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表示疑慮,提出意見,是因為擔心新政策會影響本地的醫療水平,不能保障市民。我期望大家可以理性討論。

陳沛然